雖然朝鮮是大明的藩屬國,算得上是歷史上對中原最為忠心的藩屬之國,可那又如何?
終究不是朱慈烺統治下的土地和子民,朱慈烺可不會對他們心慈手軟,既然有機會從他們的身上索取,當然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了。
朝鮮特產珍珠、人參、皮子、寶石、綢緞,從他們身上大量索取一些東西,再徵召一部分僕從軍,朱慈烺就有進攻遼東,將蟎洲徹底毀滅的物資了。
“這位莫華黎大人,從李闖進京,蟎清進京後就一直躲在自己的府邸中,連門都不出,他對我大明倒是挺忠心的。”在將名單上呈給朱慈烺時,劉寶順便提了一個人的名字。
“你又收銀子了,你又不缺錢,幹嘛要收銀子呢,難道不知道這會成為文官們攻擊你的把柄嗎?”朱慈烺連頭也不抬地說。
劉寶在這個節骨眼上提此人的名字,傻子也能猜到他是收錢了。
“奴婢長居深宮之中,除了金銀財寶,再沒什麼好追求的了。”劉寶嘿嘿一笑,似乎一點都為朱慈烺發現自己貪贓收錢而擔驚受怕。
這也是,既然他收錢了,那就說明他做好了被朱慈烺發現的準備。
畢竟宮中不比外界,人多眼雜,到處都是太監宮女,那一個不想往上爬,太監想當官,想進司禮監、御馬監,宮女們也想在皇帝面前露臉,就算沒有機會當妃子,起碼也能當個高高在上的女官,要是當好了,不比外朝的大臣差。
大多數太監能夠貪汙受賄,十之八九都是有皇帝,或者其他主子的縱容,否則不說日後被清流文官們攻擊,光是宮中排隊告密,想取而代之的人就會把他弄死。
“這個莫華黎的骨氣還可以,只要能力差不多,讓他當正使或副使也沒什麼。”朱慈烺不置可否地說。
其實在李闖、蟎清進入京城以後,不肯委身事賊的文人、大臣很多,他們都不願意為這些政權效力,哪怕官帽戴到頭上了,也要扔下去。
俗話說的好,牛不喝水按不了牛頭低,再加上這些新興的政權想要收復人心,取代大明成為中華的主宰,都不敢大開殺戒。
所以許多文人、舊臣不願意接受新朝的官職,又不願意離開京城的,就在京城內外住了下來。
像莫華黎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少說也有幾百人,相對於數千人的朝廷文武官群體來說已經相當多了。
“謝陛下,如此,奴才就算對得起他的銀子了。”劉寶面帶欣喜之色地對朱慈烺說。
他萬萬沒想到權力竟然這麼好用,自己不過是說了一句話,提了一個人的名字,幾個呼吸的時間就得到了上千兩銀子的饋贈。
難怪以前的魏忠賢、馮寶,還有更多死在這條道路上的大太監如此趨之若鶩呢。
雖然劉寶當了幾個月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但其實直到最近才有大量的人來拜訪他,給他送禮,求官。
因為以前朱慈烺沒有打進京城,收復失地,誰都不知道大明還能存在多久,畢竟農民軍勢如破竹的打敗明軍,清軍又勢如破竹地打敗農民軍。
可以說天下間所有人都對大明失去了希望,雖然大明還代表正統,還有無數的人願意幫助他,可是明軍戰鬥力太差了,就算大家豁出命了,擋不住農民軍和清軍,那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白費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