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朝會召開了,身處金陵的文武百官都趕來上殿參加,沒有一個人敢遲到,最早的人幾乎凌晨三四點就過來了,足足提前了約三個小時。
就連那些位高權重的六部尚書,大學士,他們也不例外。
因為朝會是國家核心決策層召開的會議,朱慈烺覺得這樣的會議,頗有些後世全國人大的地位,情況也很類似。
出身各地的文官們,代表了各個地區的利益,還有他們所接觸的階層的利益,只不過在朝堂上人數優勢不好使,還要看個人的地位,地位低的人就連說話的權力都沒有。
望著殿中的文武兩班大臣,朱慈烺清了清嗓子說“朕已經決定了,三日後,也就是六月一日,出兵北伐。”
他這一說,滿殿的文武大臣盡皆駭然,面露怖色,都對朱慈烺的話十分震驚。
其實在場的很多文武大臣都考慮過這個問題,不過很可惜,大部分人都寄希望於聯虜平寇,也就是坐山觀虎鬥,坐視滿清將李自成打敗,然後和滿清和平共處。
剩下小部分人,雖然覺得應該主動出擊,可也沒有幾個人敢想這麼快就出徵,最樂觀的人也覺得到明年開春的時候差不多可以出征。
說實話,他們的想法和心思朱慈烺都知道,很可笑,一幫子活了幾十年,在官場上拼死拼活的混到這一步的大臣們,竟然有這樣的想法。
朱慈烺覺得帶個小孩子過來都能比他們有遠見。
他為了讓群臣們打消勸諫的念頭,又緊接著說。
“卿等要記得,北伐事關大明國運,更關係到我朝傳承了二百多年的江山能不能保住。”
“以後所有有關北伐、軍事的事情,都是最重要的事情,你們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對待,如果有人敢怠慢,阻礙朕北伐的事情,一定嚴懲不貸!”
可是朱慈烺萬萬沒有想到,只見錢謙益還有他身後的幾個文人交頭接耳說了幾句,然後錢謙益便從人群之中站了出來。
只見他手持芴板,微微彎腰行禮,然後雙眼直視朱慈烺說“陛下,北伐一事,是否太早了些?”
“俗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距離六月一日不過幾天,我們卻連物資都沒有開始籌措,臣不是想要阻止,只是害怕這樣會對軍隊的戰鬥力有影響,從而阻礙我朝北伐大計啊。”
其實錢謙益說這話並非發自本心,他是靠著朱慈烺才坐上武英殿大學士的位子,否則單靠他的資歷和能力,遠不可能進入內閣,更遑論做首輔了。
於情於理他都不該出言勸阻朱慈烺,可是有的時候人說什麼話並不由他的腦子做決定,而是屁股。
就好像朱慈烺要時時刻刻關注到皇家的利益,皇家的威嚴,他錢謙益也要考慮到身後的文官群體。
他既是文官之首,又是東林黨魁,這個話,除了他說,誰也沒有分量站在朱慈烺的面前說出來。
對於這一點,朱慈烺自然是明白的,錢謙益是自己的心腹,怎麼可能反對自己,無外乎是他身後的文官群體們要他站出來做個代表發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