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大舜見九條惡龍在山間嬉鬧,它們在各自噴水取樂。而且玩的不亦樂乎,山間的洪水卻越來越大了。大舜無奈,他就狠狠盯住一隻惡龍盯了很久。
沒想到大舜這一盯不要緊,那條惡龍的身上竟著火了。只見那條惡龍渾身冒著黑煙,它拖著一條著火的尾巴,撲稜了幾下就死去了。
隨從們都很納悶,他們一起看向大舜。這才發現大舜的雙眼之內各具兩枚瞳子,那四枚瞳子竟齊刷刷地發出一束強光,將那隻惡龍射死了。哦!大家這才想起,大舜原來叫作“重華”是四瞳的緣故。
大舜知道了四瞳的威力,他便又緊緊盯上了另一隻惡龍,僅僅過了半個時辰,那隻惡龍也一命嗚呼了。於是,大舜又一鼓作氣,將九隻惡龍統統用四瞳射死了。
射死惡龍之後,九凝山一帶的洪水也相繼消除了。百姓們知道這是大舜射死了惡龍,大家便都懷著無比崇拜的心情,紛紛給大舜送來禮物表示敬賀。
此後,大舜又帶領隨從們向南方進發,他們到了神州最南邊的蒼梧之野(廣西)時,大舜病倒了。由於多日來車馬勞頓,又加上忽冷忽熱的陰雨天氣,大舜偶感風寒,同時他的哮喘病也發作了。
大舜病倒之後,隨從們趕緊請人幫他醫治。可能是水土不服的原因,也可能是大舜除惡龍時大傷了元氣,醫治一段時間後,大舜的病情總不見好轉。
大舜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大體瞭解,他知道自己的病情不好醫治,於是就催促人們趕快往回轉。隨行的人不敢怠慢,他們就日夜兼程往回趕去。
連日來,大舜的病情更加嚴重了,他喝口水都吐出來,草藥根本喂不下去。就這樣苦熬了一個多月,隨從們覺得情況緊急,大舜說不定就回不到都城了。可是他們又回到九嶷山的時候,大舜就去世了。
兩位帝妃娥皇和女英在洞庭湖畔總也等不到大舜凱旋的訊息,她倆就日夜為大舜祈禱,祝他早日勝利歸來。當時娥皇的病情才剛剛好轉,女英的腿傷還沒完全康復。
當二妃聽到大舜病逝的噩耗時。她倆都不相信這是真的。於是,她倆便從洞庭湖邊僱了個漁夫,讓漁夫送她倆去找尋大舜。可是 就在她們起程到達揚子江邊時,又遇到了大風,她倆只能暫時登上附近的君山。
一想起大舜客死他鄉,二妃就不禁傷心不已,她倆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哭的死去活來,二妃都想去為亡夫奔喪。可是去九嶷山路途遙遠,何況兩人還有病在身,根本去不了。
可憐帝妃見不到亡夫就天天哭泣。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淚流乾了。最後,她們將血淚都哭出來了。
她倆站在君山的最高處,邊哭邊眺望九嶷山的方向。二妃手扶湘竹痛哭失聲,滴滴淚珠灑落竹林。她們哭著哭著,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那些淚斑有紫色的,有白色的,還有的顏色是血紅血紅的。
那竹子上的斑紋千奇百狀,有的竹子上印有指紋,那是二妃在抹眼淚時印上去的;有的竹子上有鮮紅鮮紅的血斑,那是二妃眼中流出的血淚染成的。
只因二妃的淚珠均勻灑在湘竹上,竹節上的淚痕就像斑斑點點的斑痕一樣,故此湘竹又被稱作“斑竹”。又因那斑竹是湘妃的淚水染就,它也被稱作“湘妃竹”。
娥皇、女英二位帝妃見實在去不了九嶷山,無奈之下她倆只好一起投入湘水之中,雙雙為舜帝殉情而去。人們很為兩位妃子所感動,紛紛傳揚她們的事蹟,大家以為帝妃早已化作“湘水之神”。從此,人們便稱兩位帝妃為“湘妃”。
帝舜死後,大禹親自與帝舜的兒子商均去九嶷山安葬了舜帝。然後,他們又去君山安葬了娥皇、女英二湘妃,大禹感念帝舜的恩情,親自為他們祭祀守靈,併為舜帝和湘妃治喪三年。
三年來,大禹尊請舜帝和湘妃的兒子商均出仕,讓他主管國家的事物。商均卻以為父親舜帝守孝為名,不予理睬一切政事。治喪結束,大禹主動避居“陽城”,他依然想把帝位讓給商均。
但天下的諸侯都不賓服商均,認為他缺乏治國的雄才大略,大家皆遠離商均去朝見大禹。經過多次推讓,商均仍不受帝位。
在天下諸侯的擁戴下,大禹在帝舜去世三年後,正式即天子位。大禹以自己的封地,夏國的“安邑”為都城,定立國號為“夏”。
從此大禹便將“有夏氏”定為當朝之中國,大禹的後代便自稱為“有夏氏”的“夏國”之人,夏國人皆將自己一族稱為“夏后氏”。
而後,大禹又分封帝堯之子丹朱的後裔於“唐國”,丹朱後裔均世襲“有唐氏”的諸侯。
大禹分封帝舜的兒子商均於“虞國”,商均就任“有虞氏”的諸侯。
大禹還將皋陶、伯益兄弟分封到泰山西側的“東夷國”繼續去做“東夷氏”的諸侯。
同時大禹還將黃曆進行了系統的修改,改定國曆為“夏曆”。夏曆首先使用了節氣來指導農時,透過設定閏月來調節四季。夏曆還啟用天干地支作為紀年曆法,夏曆又將建寅之月定為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