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一番“人不能閒著”理論說服了魯淑。
街亭前沿陣地的迷魂陣從內向外的逐步拆除。
司馬師本來想分兵,讓五個小傢伙帶兵增援費曜。
魯淑拆除迷魂陣的舉動,讓司馬緊急召回派出的部隊。
街亭守軍一動,華亭的司馬師就進退兩難了。既要考慮司馬攸等五個小將的安危,又要顧及汧縣的防禦。
郭淮手上有六萬大軍,進可攻華亭和汧縣,退可保街亭不失。
興漢軍進退自如,司馬師就只能先發制人了。魏軍出華亭,大軍直指街亭。
魏軍出擊的訊息傳到街亭,魯淑就變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司馬師四兩撥千斤的戰法,徹底的拖住了郭淮。興漢軍拆除迷魂陣的進度已經接近了尾聲。魏軍的前鋒刺候已經出現在了街亭前沿陣地的視野範圍之內。
“老郭,這下可麻煩了!”魯淑神情緊張的說道:“沒了迷魂陣,咱們的防禦壓力倍增。”
“老魯,戰爭就是這樣——但凡是走捷徑的人,最後都會栽在投機取巧上。”郭淮說道:“實力才是硬道理。沒有優勢的戰鬥,註定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郭淮認為,興漢軍在街亭的兵力與魏軍相比處於劣勢。主要是由於魏軍的精銳集結在華亭、汧縣等地。
興漢軍在祁山堡沿線佈置的總兵力僅僅二十萬,而對峙的魏軍多達三十萬。司馬師可投入街亭大戰的兵力有七萬。郭淮奉命駐守的街亭只有六萬兩千人。這是街亭攻防的兵力對比。
郭淮有些想不通,興漢軍全國總兵力多達三百萬。為什麼不能抽調百萬大軍投入祁山戰場?
魯淑倒是理解軍相姜維的難處——千里不運糧。自古以來征戰,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兵力集結最大的難題,就是大軍到了前線之後吃什麼,住在哪裡?
街亭物資儲備有限,六萬大軍的進駐已經是極限了。興漢軍有的是兵,可是受限於後勤保障,能夠投入前線的兵力很少。
郭淮率部進駐街亭,天時地利人和都在魏軍方。興漢軍只有財大氣粗和兵力雄厚,長期大戰後勁十足。
魏軍是本土作戰,司馬師麾下的將士都是雍、涼二州的人。
郭淮的主力是荊州兵。
街亭守軍以客軍的身份進入涼州作戰,遇到的可不僅僅是軍事方面的問題,還有政治方面的問題。
涼州百姓會在內心深處認可魏軍的存在。興漢軍想要取魏軍而代之,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郭淮可以守住街亭,最關鍵的一點在於依託舊城佈防,讓周邊的百姓有了安全感。
戰爭和亂世最大的受害者是平民百姓。戰事頻繁的城池,失敗者為了生存,必須要掠奪更為弱小的人才能吃飽穿暖;勝利者為了彰顯武功,獎賞士卒,不搶行嗎?
興漢軍佔領城池,第一件事情就是封存府庫,清點物資。然後再計算軍功賞賜所需。不足的部分就得找那些對立世家來補足。
要是對立世家提供的物資不足以賞賜有功將士,就得讓主動依附的世家勞軍了。
軍隊作為一個整體參與戰爭利益的分配,一個銅板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