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明白劉萬程劃分客戶先後的依據到底是什麼,只有他自己心裡明白。因為這些人後來在幹什麼,為誰服務,只有他自己知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趙傑出任副市長之後,加強了對開發區工業園的管控,那些低產能的企業被人為限制,同時,高汙染企業被強行關閉,這就為劉萬程開拓一個高科技產業園,提供了比較便宜的用地。而江山集團高科技電子產業園的順利投產,也吸引了外地一些高科技企業向這裡靠攏,比如南方的一家晶圓企業,把總部搬了過來,開始主動為江山集團提供晶圓產品。沒有劉萬程,這家企業就會倒閉,因為國內在沒有江山集團的晶片生產裝置的時候,對晶圓的需求量就太少了。這個產業真正有了需求量的時候,是在十多年以後,國內可以把晶片製作裝置提高到28奈米的時候。而那時候的世界先進水平,已經到了單位奈米。
還有一家國內的大型新興公司,購買江山集團的晶片製作裝置,直接就在這裡建設了一個功能晶片生產研發基地,為國內的手機和電腦生產廠家提供國產晶片。
有了江山集團的源頭高科技產業帶頭,工業園一改過去的蕭條和汙染,真正成為了無汙染的高科技產業園。而且,還有不少的外地高科技企業,正在籌備往這裡搬遷,而這裡,也成為全國最大的高科技生產基地。
從行政上來說,這都是副市長趙傑努力的結果,這傢伙將來前途無量是一定的了。
有趙傑這棵大樹在,劉萬程的發展就會順風順水。到這時候,所有的產業都已經穩定,他就又想起他那個心裡的夢想,要搞智慧機床了。
零六年的十月份,劉萬程主持召開了公司決策層會議,再次提出要搞智慧化裝置製造。
他對智慧化裝置的定義,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數控裝置,也不是簡單意義的加工中心,他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概念,要搞3d裝置製造。
立體的圖紙,立體的全方位自動加工。簡單說,就是不管什麼形狀的工件,都要在裝置的電腦上形成立體圖紙,然後計算機指揮裝置,把這個工件自動加工出來。
這在那個時代,絕對是完全嶄新的概念,世界上也沒有一臺裝置,可以達到他說的這個要求。
他們有了立體制圖軟體,有了3d掃描軟體,把任意物體資料化已經不成問題,將資料轉化為機床的機械動作,實現資料與機械運動有機結合,也已經做到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高強已經六十五了,仍舊不肯退休。離開工廠,他感覺自己的生命就沒有意義了。
聽了劉萬程的想法,他不由遲疑著問“這樣的裝置,有什麼具體意義嗎?我實在搞不明白,這東西可以用在哪裡?”
他的確有些落伍了。企業裡,特別是和多所高校建立了像與江河大學那樣的聯絡互動之後,一批更具有先進科學知識的年輕血液的融入,更多具有高學歷的年輕人進入管理層,高強那些苦幹實幹的工作方法,已經在企業裡被逐漸淘汰,代之的是計算機為主的精細化和資料化的管理。
他不願意退休,劉萬程也不強求,只讓他管些具體事務,還是公司副總的待遇。比如讓他在晶片製作裝置生產車間待著,老魏那裡需要個有難度的,從沒有幹過的東西,就讓高強去帶著幹。他見識和經驗多,辦法也多,做這個更合適。現在,他基本就算是老魏實驗室裡專門負責工件製造的一個老工人了。
高強倒不計較名分,只要有事讓他幹,不讓他待在家裡悶著就行。
但開高層會議的時候,特別是公司有重大決策的時候,劉萬程還是要讓他過來參加。
兩世為人的劉萬程知道,人的經驗,是靠歲月來積累的。他上一世之所以混不好,不在於他不知道未來世界的事情,而在於他活的年歲過少,見識不足,好多事情想不開。
當他再帶著一個四十多歲男人的經驗,重新年輕的時候,對好多事情的看法就截然不同了。比如對張年發,這個前世他恨了他一輩子,總是不肯提拔他的老領導,用帶了經驗的思維去思考,他就可以知道張年發是對的,也可以知道這是一個有著傳統美德的,耿直的人。
再比如高強,如果他不能重生回來,這個同樣有著傳統美德,更有著驚人魄力的企業管理人才,大將之才,就會和張年發一樣,隨著那下崗個時代的結束,被徹底埋沒。
所以,開重要會議,他還是要高強和張年發過來,因為他們用歲月積累起來的經驗,是別人不具備和沒有的。
喜歡重回下崗時代請大家收藏:()重回下崗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