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歲月積累的劉萬程,只能是一個怨天尤人的小技術科長。
成就今天這樣的事業,在他自己看來,得益於自己實際生活的經驗積累,與預知未來關係不大。
事情往往成於細節。一個毛頭小子,即便知道了未來的許多事情,也不會走的太遠。
因為你的參與,隨時都會改變未來的發展,無論你重生多少遍,未來都是不可預測的。
你只有憑藉著自己歲月積累下來的經驗和見識,把每一步走好,把每一個細節做好,你才會處變不驚,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成就一番別人所不能的事業。
高強懷疑劉萬程智慧機床的概念的時候,劉萬程還沒來得及解釋,公司企業部總工程師韓素雲就搶先說話了。
韓素雲比高強小十歲,以前這個年齡的時候,她已經從江山機器廠工會副主席的位置上退休,在家裡養老了。
就是在二分廠擔任技術科長的時候,她也沒有太大的工作熱情,盡職而已。只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搞好與領導的關係上。
劉萬程和高秀菊的婚姻,就是韓素雲當的媒人。當時高強任一分廠廠長,高老虎的威名在江山機器廠,比老總劉彩城都響,韓素雲當然會竭力巴結。
劉萬程從她平時做事的細節上,看出這是一個有著極強的求知慾,工作經驗豐富到可以變成滑頭的人。她六十年代中專畢業,專業知識卻連劉萬程都要佩服。平時看不到她主動學習,但劉萬程知道,對廠裡每一個出現的新鮮工藝或者是技術,她都會在背後偷偷下功夫。當第二天她針對新鮮事物發表自己看法的時候,那絕對是專業的,讓別人自嘆弗如的。
這是她要強的性格和對自己學歷低的自卑造成的。
劉萬程毫不猶豫地任命她為總工程師,就是熟悉自己這位老上級這個性格。
果然,韓素雲在這個位置上,面面俱到的學問和對關鍵技術問題處理,讓那些大學本科畢業的工程師們無可挑剔,誰處在這個位置上,也不會做的比她更好。
這個要強的,中國自己培養起來的知識分子,沒有劉萬程,也將埋沒在江山機器廠的下崗潮裡,成為一個混吃等死的普通人。
而那個時代,究竟埋沒了多少人才,這是誰也無法說清楚的。這,算不算是這個國家巨大的損失?
當一個國家大部分的人才都白白浪費,變成普通人的時候,這個悲哀有多麼的大?指望這些剛剛畢業,學不能所用,只在學校裡學到點社會經驗,沒有任何學術經驗可講的新一代麼?
又扯遠了。
韓素雲對高強解釋說“老高啊,劉總提出來的這個智慧機床概念,代表著未來世界最新的科技呀。你要說用處,那這用處就不可估量了。
你比如說,前一陣子,實驗室魏工要的那個多曲面的複雜零件,你是怎麼幹出來的?你是把它分解成幾個部分粗加工,然後焊接到一起,你又親自動手連銼帶研磨,弄了一個禮拜才勉強交工。老魏還不滿意,只是不好意說。
這個東西,要沒你老高的經驗,沒你這模具鉗工的老底子,換誰都做不出來。老魏都誇你是在江山集團的寶。
可是,如果這個零件不是要一個老魏搞實驗用,而是要十個、百個,甚至是上萬個,批次生產呢?累死你老高你也弄不出來。
劉總提的智慧機床,就是做這個的。
咱們的微進給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比如說,用現在的加工中心做一個圓球狀零件,你肉眼就可以看到刀紋,放大的情況下看,就是一個個梯形組成的球,這還不如滾球工藝做出來的精確。
什麼原因?微進給技術不行,不能做3d運算處理。咱們現在的微進給技術,有了高整合模組,可以達到一次千分絲米的精度,咱們的3d技術,可以讓刀具沿著微積分方程的曲線運動,那麼,咱們幹出來的這個球體,精度到底有多高,你可以想象嗎?
這樣精度的球體,是做許多閥體、高精度軸承的基礎啊!咱們國家精度最高的軸承,還不如人家國外的普通級別的軸承,這又牽扯到一系列機床達不到要求精度的問題。
這些問題不解決,咱們的工業,永遠擺脫不了低端和粗製濫造。咱們的飛機、火箭這些高階產品,就永遠都不能真正實現國產。只有咱們自己的裝置,生產出自己需要的高精度零件,才能真正叫實現國產化啊!”
一番話說的會議室裡就完全沉默了,人人都有了壓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