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的春天,就在吳曉波焦急的等待中到來了。
國內一家大型機床製造廠家,終於和江山集團簽訂了供貨合同,全部自動化電子部件,都採用江山集團的產品。
拿著這份合同,吳曉波感覺這薄薄的幾頁紙,足有千斤重。
劉萬程告訴他,只要咱們的產品推廣出去,咱們就把倭國和德意志,統統趕回老家去!甚至咱們將來有條件了,要打到他們的家鄉去,讓全世界用上咱們的產品。
外國高科技產品的壟斷,在劉萬程看來,就是一種變相入侵。他們拿著成本低廉的東西,打著高科技的旗號,跑到咱這裡賣高價,謀取暴利,不是入侵又是什麼?
可咱們生產不出來,只能眼睜睜看著讓人家痛宰而毫無還手之力!這種痛苦,在一個以工業起家的人眼裡,和當年眼睜睜看著倭寇踹開我們的國門,殘殺蹂躪我們的同胞,是沒有多少區別的,這是國家工業的痛啊!
劉萬程把這種感受,都跟吳曉波講了。吳曉波是車工出身,也是搞工業起家,當然能深深理解這種痛苦。所以,拿著第一份合同,他會感到這份合同的沉重。
吳曉波回到公司,走到劉萬程的辦公室裡,把那份合同端端正正地放在他的辦公桌上,好久才輕聲說“第一個戰役,咱們終於打贏了!”
劉萬程看著那份合同,激動地牙關緊咬,仔仔細細地看了三遍,這才站起來,給了吳曉波一個熊抱“曉波,辛苦了!你永遠都是我的依靠,都是我的半壁江山!”
吳曉波也是心情激動,抱著劉萬程說“有你的策劃和運籌,才有我的銷售。咱們公司的產品,質量絕了,沒給我們丟臉!”
有了第一個大型機床製造廠家的全部應用,這就是活廣告。機床製造廠家都在互相關心著,也會互通聲氣。江山集團的產品,很快就會在各機床製造廠家打響。
吳曉波這才把業務員放出去,向全國所有機床製造企業宣傳自己的產品。同時,在產品集中銷售的城市設立服務部,批發加零售,還帶著售後服務,把戰場鋪向全國。
到這時候,江山集團的電子工業園,已經有了感測器、整合模組、印刷版電路自動焊接、組裝等六個生產流水線,基本開始滿負荷運營,產生的利潤,足以用來彌補商貿分離後股本減少的損失了。
而商貿部分出售股本得到的現金,劉萬程則用來成立了一個晶片製作裝置生產分廠。股本按原始價出售,換不來幾個錢,也只能做點小事了。
他只是利用了江河大學的名號,真正裝置生產,還得自己來完成。
這個裝置生產線,對以後國家通訊裝置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他不希望看到,我們國家將來的通訊裝置,包括電話、基站、電腦、平板,名義上吹是自己生產的,實際還是進口外國元件,除了外殼是自己的,其餘都是別人的,這能叫國產裝置嗎?人家一旦不高興了限制你,不給你元件,你就傻了,心甘情願地接受人家的鉅額罰款,還得裝孫子,跑到人家那裡去低三下四地解釋,哄著人家高興,才繼續給你提供關鍵部件。
這些關鍵部件,人家是要收取高額利潤的。你把這麼多錢給了人家,回頭加在老百姓身上,還站在講臺上高傲地昂著頭,在自家人跟前充當什麼民族工業的英雄,看著著實令人噁心。即便媒體再怎麼粉飾太平,再怎麼吹噓,也掩蓋不了你在外國人面前裝三孫子的醜惡嘴臉。
現在,我把製作高科技的晶片製作裝置給你生產出來了,你自己研發整合模組也好,或者另興起一個像微軟一樣,專門設計生產模組,設計軟體程式的產業也罷,總之,你有了具備自己製作真正國產貨的能力了,再進了外國貨來組裝,然後舔著臉說自己是民族企業家,你只要自己不怕丟人,別人也沒有什麼辦法,老百姓認可你,不罵你就行啊。
所以,他的晶片製作裝置,沒透過銷售部去宣傳銷售。他讓高強組織了用到的裝置和組裝工序,專門成立了一個生產車間,這車間緊挨著老魏的實驗室,為老魏生產實驗用裝置元件的同時,生產晶片製作裝置。
這個裝置生產線,全國獨此一家,用不著宣傳,你真正想振興民族產業,自己就會過來。
集團內部一些高層,也有利用自身優勢,向通訊和計算機領域發展的要求,劉萬程沒有同意。
他知道,以後的通訊領域,中國不乏企業家,在那麼艱難的條件下都能發展起來,不需要他在橫插一槓子了。他只要把源頭基礎打好,讓這些企業家不受制於人就可以了。
果然,國內還是不乏有識之士的。新的裝置生產線剛剛投產,就有不少知名企業的第一代老闆過來了。儘管他們現在還不出名,可是十年以後,這些人會有響噹噹的名號。
劉萬程的決定,就是先給那些服務於國家的企業提供裝置,這關乎國防大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