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大學為了江山集團的這個整合模組製作裝置,可以說已經不惜血本,把自己學府最得意的模組和程式兩大技術都貢獻出來了。
劉萬程已經是標準的商業頭腦了,對方就是嘴上說的天花亂墜,得不到實際的東西,他也不會輕易鬆口。
看看僵持的差不多了,三天以後,校方感覺沒有希望了,準備打道回府,他這才讓一步你們把應用模組圖紙拿出來,並檢測成功,我就把檢測裝置給你們。你們再把應用程式都拿出來,光刻機和刻蝕機也給你們。這些東西就頂設計費了,我們不要了。不過,這東西要保密,你們不能說是從我們這裡拿到的,只能說是自己研製的。
校長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開始看一看都不讓,這會兒怎麼這麼大方,當設計費送我們?送給我們,你們用什麼?
劉萬程就笑了,我能偷回來一套,就能用同樣的辦法偷第二套回來。
校長心裡說,這位劉總還真是個二愣子。你偷這一套就屬於僥倖了,你再去偷一套?成,你不怕出事我們幹嗎要替你擔心啊?我們先得到再說吧,這東西放你這裡,也是暴珍天物,還是我們拿去,對國家的好處大一些。
於是,談判重新開始,基本按照劉萬程的思路,簽訂了合同。
江河大學為了早日得到樣機,調動了學校所有的科研力量,半年的時間,就拿出了模組圖紙,然後又經過接近半年的驗證改進,晶片、電路配合成熟,產品終於定型。
與此同時,軟體程式部分,卻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交付下載使用了。
劉萬程說話算話,把那套裝置交給了江河大學。
江河大學如獲至寶,弄回去拆卸測繪,研究半天,傻了。
怎麼呢?裡面所有的機械零件,都沒有任何標識,連哪裡生產的都搞不清楚。
最後,他們把化驗的手段都用上了,從零件漆質圖層上才搞明白,這些零件的噴漆,都是國內的。也就是說,這個裝置是國內生產的。
一種上當的感覺油然而生。可國內沒聽說誰能生產這麼高階的裝置呀?
沒有辦法,他們只好再去江山集團找劉萬程。
江山集團有國內最先進的進口數控裝置,有老魏這種頂尖專家,還有霍普斯親自給的設計原理,老魏才能仿製出這些裝置來,而且至今花費巨資都沒取得突破,江河大學就想只憑著這些裝置仿製,那不更不行了?
劉萬程早就知道他們會找回來,早有準備。
校方問他,你不說這東西是從國外弄回來的嗎?這噴漆怎麼是國內的呢?
劉萬程說,你們怎麼這麼笨呢?我所有的配件都從國外偷,那不露餡了?當然是國內有的,能生產的我就不偷了唄。我就偷幾個關鍵技術和引數,要不我怎麼弄回國內啊?
校方這才明白,最重要的東西,人家根本就沒給他。嘿,這看著像二百五一樣的劉總,根本就不是二百五。不但不是,還把他們當二百五給耍了,白替他出力氣不說,弄回來的先進裝置沒法仿製,那有什麼用?你不會造,還敢說是你發明的嗎?
大家正一籌莫展,劉萬程就找過來了,感謝校方給的大力支援。校長自覺這買賣做的有些窩囊,對他的態度就大不如以前。
劉萬程也看出來了。除了過來感謝校方以外,又提出來,可以為對方提供關鍵引數。
校長這下就又來精神了,有了關鍵引數,那就可以仿製了呀!
不過,劉萬程的好處可不是那麼容易佔的,他當然有附加條件。那就是,校方得同意和江山集團合作,裝置的研發算是校方的功勞,裝置製造,要由江山集團來完成。
我們有最精密的進口機床啊,做這個還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校方應該為江山集團培養輸送整合模組設計和計算機應用程式程式設計的人才,這樣,即可以為校方解決就業問題,又可以讓江山集團有人才可用,雙方互利雙贏嘛。
江山集團地處三線城市,知名度和規模都不足以吸引高精尖人才過來,這也是劉萬程最頭疼的事情。
這個提議,江河大學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對方能造這種晶片製造的高科技裝置,實力應該可以。向臨界畢業生推薦,或者將江山集團做為學校的研究和實習基地,的確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不久之後,江河大學研發出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晶片製作裝置的新聞,就在各種新聞渠道上出現了。這可不比前年那個“某芯”,這是真實的,裝置就在那裡,這裝置製作的各類晶片也在那裡,完全經得住檢測。
這一下,江河大學在全國出名了,獲得的國家獎勵,足以再建一所大學了。而且,莘莘學子們瞭解到這所大學有不亞於世界最高階的高科技,也紛紛報考,學校一下子就排到了國內大學的一等一的位置,一時風頭出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