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拓展提升、基地擴建的發展戰略,[781]的科研設施和附屬配套日趨完善。實行半軍事化管理,科研領域輻射全國。成為全國高水平的科研平臺,並建立具有國際水平、突出學科交叉和協同攻關的國家實驗室。基地內集合了全國甚至世界領先的科研裝置,(如,2MeV直線加速器;3MeV靜電加速器;脈衝電子直線加速器;FISONS公司1108元素等A類裝置。空間鐳射通訊實驗室;粒子束實驗室;伽馬射線實驗室;海底聲學實驗室;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實驗室等多個核心實驗室。同紫金山天文臺在同一市區,合用天文觀測裝置。
這裡有卓越的科研人員,是[藍光計劃]的技術基礎,覬覦未來發揮優勢的科研群體,向更尖端的科技領域進軍。
把事情分解成基本的原則和事實,然後你在基礎上進行推理。接著你把推理運用到那些不言自明的原則上,來評估哪些是真正的可能性,哪些是感覺上的可能性。即使他要在高階領域做一個顛覆者,但他的創新過程並不輕鬆,也不愜意。
銀河系深處的天文光譜觀察,對宇宙環境密度的測定,以及透過理論上的計算,顯示一個事實: 我們地球所在的總星系(即宇宙中看得見的部分)歸根到底是所謂“宇宙大爆炸”的產物,即大爆炸後所形成的某個特殊的時空點,這個點被稱之為奇異點。對奇異點的物理特性,我們目前只能作這樣的推測:在溫度高達大約1014K的情況下,即在大爆炸後0.1秒內所產生的高溫環境中,我們人類所掌握的一切定律、法則均無法解釋奇異點在如此高的溫度環境中的物理特性。而此奇異點本身的能量和溫度還要高得多。因此,在奇異點上並不存在我們所習以為常的時空概念,並且今天我們也不可能去深入討論使奇異點形成的爆炸原因。我們的總星系其幾何形狀應該是一個淹沒在5維時空中的碩大的超級4維球體。其表面分佈著銀河系、恆星體和其他所有的宇宙天體。
中國遠古神話,盤古開天的混沌宇宙影象,西方的疊烏龜馱天地的宇宙影象等等,在人類探索宇宙奧妙中都是多彩的一筆。
公元前340年,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發表了《論文》一書,他得到了地球是球形的理論,同時又得到了被我們批判千年的結論——地球是不動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托勒密描述出這個八天球的宇宙影象,這是一個最早的完整的宇宙模型;後來基督教‘竊取’了這一影象,認為這與聖物很吻合,至少人們可以隨意想象在固定恆星球之外的天堂和地獄。
在這裡,思維可以不同步,但步調一定是同步的。這裡,特別強調紀律性,也能給人員較強的歸屬感與對未來的信心。郝秋巖坐電梯來到天文部,看到這裡的職員忙著自己的工作,直接走到廖大偉的辦公室;廖大偉正忙著在書架上翻找著天文書籍,見他來到這裡便轉身讓他坐下。把自己的好茶拿出來泡,時不時的問他好不好喝。泡茶給別人喝是件無比有趣的事兒,別人喝到嘴裡,如果說好喝,那種喜悅只有泡茶的人才能知道。
郝秋巖喝了幾口後讚不絕口,並且也學著廖大偉說些茶道出來。過了一會兒,便高談闊論起來,“廖老師。”
廖大偉只輕輕‘哦’了一聲,郝秋巖用手指指腦袋接說,“這裡,除了進行理想上的躍遷,還要有能級的躍遷。”
投以不動聲色的微笑,廖大偉:“曲速引擎是超光速的推進裝置,當然了,不論是哪部分躍遷,我都能感覺到。”
郝秋巖,“這種感覺是在一來一去的過程中產生,通常都是在暗中進行。”
廖大偉在書架裡找本天文書,轉過身來說,“腦袋瓜子,你的思維經常反覆琢磨,這是你的習慣,我瞭解。”
郝秋巖瞪大眼睛說,“我需要了解大犬座。”
廖大偉坐下來,“找大犬座首先找到著名的獵戶座,從獵戶座腰帶上的一排3顆星向西南方向,便可看到1顆全天最亮的恆星天狼星。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和冬季大三角的一個定點。另外還有小犬座,小犬座裡最明亮的恆星是南河三,在夜空中也是一顆著名的亮星。它是全天八十八星座之一,位於南天,也是托勒密定義的四十八星座之一。面積約380平方度。座內目視星等亮於6等的星有122顆,其中亮於4等的星有18顆。從獵戶座三星向西南方向看去便是大犬座α,中國古代也叫它天狼星,視星等1.47等,距離我們8.6光年。座內還有亮於4等的星18顆。大犬座沒有什麼亮的深空天體。星座內唯一的一個梅西耶天體是M41(NGC2287,它是一個4.6等的疏散星團,位於天狼星以南4度的地方。”
郝秋巖說出不確定的思考,“2012年11月11日大犬座的現象,有可供思考的地方。”
廖大偉‘呵呵’地笑著,“你有草木皆兵的嫌疑,不能說這種考慮方式不對;有專注才會有發現,你把我也帶進來了。”
郝秋巖堅定著自己的想法,“告訴我們的人,在紫金山一定要盯住大犬座的天狼星、小犬座的南河三,做到24小時不間斷監控。”
廖大偉,“沒事我就到那裡看一下,他們知道職責所在。”
郝秋巖,“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一個小小的疏忽,就前功盡棄了。”
“在參加這項觀測任務時,就已經明確了。”
“我們再談談其它的。假設有“比鄰星人”以百倍於現代火箭的速度飛向地球,也得一刻不停地飛700年。這700年當中,食品、燃料等必需品如何儲存?生老病死如何解決?距我們4.2光年的“鄰居”來地球尚且如此困難重重,那麼距離地球數百上千光年以外的其他星球人來訪更加難上加難了。”
“是的,按照地球人類的科技理論和思維方式,又怎能解釋得了外星物種和外星科技?有時候不是我們想象的,北大劉豐教授,他把量子力學等前沿科學與中國傳統哲學,佛教理論等融為一爐,‘看待世界的緯度不同,你的認識度和自由度就不同;也就是說,生命的自由來自於意識的提升。’他試圖用多維度的理論,藉由提升自己的維度來展開的。提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升我們的維度。起心N維在無窮,存在至簡正弦湧,一切呈現投影重,0維全息萬有中。1維是一條線,我怎麼打扮它都不美;2維是一個面,我可以畫很美的圖畫美;我們人對2維的美感(覺),比對1維美有無窮多少倍。再美的畫我不如把它變成立體的的,我們對3維的美感比對2維又美無窮多倍。所以得出很簡單的結論,每多出1維會多出無窮多倍的美感。那我的意識在第4維,我看到的一定比3維空間美無窮多少倍,那個比現實美無窮多倍的地方,宗教管它叫天堂。那就是從3維進入4維的狀態,4維狀態是什麼?就是始終不變的量,所以《星際穿越》裡面講的那個蟲洞,實際是把3維空間摺疊。非常遙遠,用我們3維不可想象的距離到第4維。到第4維它可以瞬間的到達,那麼‘黑洞’在美國的科學家研究,實際上是通向高維的。相當於透過這個黑洞,可以進入無限維度。伏羲觀天,觀測到的河圖是什麼呢?實際是高維能量成我們3維的像,進入我們這個空間的焦點。就是在宇宙空間存在不同的維度,生活在不同維度的生命狀態它不一樣;那從高維進入低維的時候,它可以穿越我們時間的順序,因為到第4維時間是變數。在第4維狀態下,我們所有的開始、結束,生和死已經完全被穿越了。當被穿越以後,就不存在開始、結束,這跟我們佛家一個概念高度契合,叫緣起。緣是什麼呢?是在投影源裡的關係,1維是2維的投影,2維是3維的投影,3維是4維的投影。投影源裡的關係,決定了我們現實能量關係的根本內涵。
郝秋巖‘嘿嘿’地笑了,“超新星、暗物質、反物質,快子、強子,虛粒子、中微子、質子、中子,這些令人心動的名詞!”
廖大偉接著說,“超新星爆發會釋放出很多元素,比如碳、氧、鈣,同時也會釋放X射線、伽馬射線、紫外線,以及核輻射。人類踏入太空,只是一小步,走出太陽系都是個奢望。”
郝秋巖搔搔腦袋,“我的想法似乎不對頭?”
廖大偉,“想法是對的,應充滿期待。登陸月球,火星,只是開始。”
“我們研究天文物理很累。”
“凡是理工科,日子都不好過,我頭髮掉了不少,需要加速系。”
郝秋巖‘哈哈’著,“是聰明的智商佔領高地了。”
“你的堅定給了我信心,即便耗盡心血。苦難,在這個世界上行進了五千年。我們不停地在成長。對我來說,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業。”
“每一次科學創新都意味著挑戰前人,發現前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甚至謬誤,但這都是在理解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達成的創新。”
“應該是這樣,這些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外星飛船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穿梭於銀河系乃至整個太空,就人類現有的知識來看,任何物體的速度都不能超過光速,只能無限接近,而不能超過。要明確的是,這個結論既不是理論推匯出的,也不是實驗證明了的。它是一個假定,這個假定是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的時候提出的。問題是沒有什麼實驗能夠否認,所以我們都是接受這個假定。但要明確的是,這只是一個假定,它是不能夠被實驗證明的,它是相對論所需要的那些前提、假定之一。”
“你們天文部的氛圍很不錯。”
廖大偉,“還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