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下了連隊三天了,在這三天裡,並沒有組織任何訓練,而是安排我們進行思想政治學習,以便於我們及早的適應新連隊的生活。這對於我們這些精力旺盛且好動的年輕人來說,很乏味,很無聊。
在連續無聊了第三天的夜晚,我們迎來了第一次夜哨執勤。對於第一次執勤,我有些小興奮,興奮之餘,也為我解開了剛入部隊第二個夜晚關於“口令大河~回令滔滔”的疑惑。
這“大河~滔滔”其實這是夜間崗哨相互識別身份的口令。在夜間能見度低或者相互不認識的情況下,如果同時執勤的兩組人相遇,那麼先發現對方的一組會先問:
“站住!口令?”
聽到詢問的一方會回答:
“大河!回令?”
之前詢問的一樣此時應回答:
“回令,滔滔!”
如果相互口令答對了,那就是自己人,一點頭,兩組人相安無事該幹嘛幹嘛去。如果答錯了,後果很嚴重,直接抄家夥……你懂得。
這種夜間識別身份的方法,追溯歷史的話,可以追溯到兩漢時代甚至更遠。歷史上因為”雞肋“而死楊修,也與這口令有關。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備因險拒守”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時王欲還﹐出令曰:&09;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修便自嚴裝﹐人驚問修:&09;修曰:&039;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這段文字中的出令曰:雞肋。其中出令的意思,就是現在我們說的口令。可見這種夜間識別方法,在漢末三國時期就已經存在,也一直沿用至今。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看官要問:不就是四個字嗎?我也會!大河滔滔.....
那你就錯了,你要是在戰時的夜間真去部隊喊大河滔滔,我估計你會死的很難看。這個口令就像我們在網銀的動態密碼一樣,隨機更換,有可能是土豆、地瓜,有可能是茄子辣椒,也有可能是你大爺與去你大爺,也有可能是一組數字……每天都不一樣,口令的內容,只有在熄燈號響前由司令部通知。一班崗告訴下一班崗,如果當夜不執勤的話,自己人都不知道,保密性很強。
懷著緊張且興奮的心情,我迎來了第一次執勤。當被同一班崗的老兵叫醒並告知口令後,我趕忙穿好衣服跟隨這個老兵出去。
今天與我一班崗的老兵叫多吉,這是一位來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巴漢子。有著古銅色面板的多吉身材不高,但很壯實。多吉那薄薄的嘴唇,高挺的鼻樑,狹長的面孔,一眼就能看出這位藏族小夥與我們的不同。
“多吉班長,咱們晚上站崗不拿家夥嗎?”連隊門口兩手空空的我無語的問道
“什麼家夥?”多吉問道
“槍啊!站崗不都背槍嗎?”
多吉看看我,嘴裡噗嗤一聲樂了,隨即從值班的桌子下抽出了兩根60公分長的木質警棍,將其中一根扔給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