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拿著票據過來,都能直接兌換銅錢。
這樣百姓跟商人對於紙幣的認可度,就能很是直觀了。
畢竟遼東通寶行是太子名下的產業。
而這些紙幣,一貫,五貫,十貫上刻畫的,就是李承乾三個不同角度的頭像。
為了確保紙幣的順利發行和流通,李承乾制定了詳細的發行計劃和管理制度。
規定“遼東通寶行”為唯一的紙幣發行機構,嚴格控制紙幣的發行量。
在推廣方面,先在遼東地區的主要城市和商業中心進行試點。
透過官方宣傳,向民眾詳細介紹紙幣的防偽知識。
貞觀十八年,七月。
遼東通寶行正式開業。
這一天,遼東主要城市的商業中心熱鬧非凡,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遼東通寶行的大門裝飾得金碧輝煌,門前張燈結綵,吸引了無數百姓和商人的目光。
某集市中。
一位名叫王二的小商販正好奇地看著手中嶄新的紙幣。
這是他從遼東通寶行存入十文所得到的‘票據’。
這張十文面額的紙幣,紙張質地不同於尋常,手感堅韌,上面的圖案和文字精緻細膩,在陽光的照耀下,顏色還會隱隱發生變化。
王二雖聽了官方宣傳,但心中仍有疑慮,他拿著紙幣走向一旁賣布的張嬸。
“張嬸,您說這玩意兒真能當錢使?雖說看著好看,可咋就覺得不踏實呢。”王二皺著眉頭說道。
張嬸一邊整理著布匹,一邊回答:“我聽那宣傳說,這是太子殿下名下遼東通寶行發的,跟錢莊票據一樣,能隨時換銅錢嘞。而且你看這做工,多精細,還有那防偽的花樣,想來不假。”
這時,旁邊一位教書先生模樣的人插話說:“這紙幣發行可是件大事,太子殿下推行,自是經過深思熟慮。
它方便攜帶,以後咱們做買賣,不用再扛著沉甸甸的銅錢了。”
這個時代,尤其是大宗交易,銅錢都是幾籮筐的讓僕人抬著,清點都是個費力的事情。
王二聽了,微微點頭,似乎有些心動。他轉身走向不遠處賣米麵的攤位,猶豫了一下,拿出那張十文紙幣,問攤主:“李大哥,我用這紙幣買你兩斤米,成不?”
李大哥接過紙幣,仔細端詳了一番,又對照著官方發的防偽指南檢視,確認無誤後,笑著說:“成啊,這紙幣以後就是錢,有啥不成的。”
說著,便給王二稱了米。
這一幕,被周圍不少人看在眼裡,一些原本持觀望態度的人,也開始對紙幣有了更多的信心。
在這個小小的集市裡,紙幣開始慢慢流通起來,雖然還有些磕磕絆絆,但它已經邁出了融入百姓生活的第一步。
之所以這麼直接,跟這紙幣是大唐太子造出來的有很大關係。
對於所有的農戶來說,他們已經感受到曲轅犁的好處了。
已經被冠以‘聖人’名義的大唐太子,加上開荒等各項政策的頒佈,信譽這塊,可以說是直接拉滿。
只要是太子說的,就是真理。
遼東城最大的集市,各大商號的掌櫃們齊聚遼東通寶行。
通寶行內,寬敞明亮,裝飾典雅,堂倌熱情地為大家介紹著紙幣的使用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