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多的交通節點設立驛站,不僅方便了官方文書的快速傳遞,也為商旅提供了舒適的休息和補給場所。
為了營造公平有序的商業環境,李承乾果斷取消了諸多不合理的關卡和稅收。
並且釋出統一的度量衡。
明確規定在遼東地區,無論是大唐商人還是當地商戶,亦或是異族外邦,均使用統一的度量器具,保障交易公平公正。
為了吸引更多商人前來貿易,李承乾在主要城市劃出大片區域,設立大型集市和商業區。
給予外來商人諸多優惠政策,如提供免費的攤位、減免稅收等。
而這其中,最大的政策。
無疑是遼東通寶行。
李承乾一直是想發行紙幣的,印鈔,這幾乎就是直接把信用變現,一旦成功,在宏觀層面上,這各中的利潤超乎想象。
但是在大唐,因為世家大族的關係,紙幣的發行受到很大的限制。
可這裡是遼東,完全貫徹李承乾意志的遼東大地。
以太子的身份,強行發行紙幣是不現實的,即便是百姓也不會有多大的認可。
然而轉個角度去做,就沒這麼大的阻力了。
首先是技術層次。
在紙張的選擇上,須採用特製的紙張,這種紙張不僅要質地堅韌,不易破損,還要具備一定的防偽特性。
在早前,李承乾就已經讓工匠們反覆試驗,最後是以桑樹皮為主要原料製作出來的紙張符合要求。
在手感跟耐用性上,都遠超普通紙張,這裡面還加入了部分的麻織物增加韌性。
再就是多種顏色套印技術。
這涉及到油墨的製作。
雖說暫時難以發展銅活字印刷,在油墨的研究是一直在進行的,並且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紙幣的印刷,採用的就是經過特殊配方製作而成的油墨。
雕刻師們精心雕刻出複雜精細的圖案和文字。
在印刷上,採用的是三複色拓印。
並且是銅版印刷,而非是之前的木板印刷。
簡單來說,就是在同一張紙幣上,要重複進行三次拓印,使得在不同角度的光照下,紙幣會呈現出顏色變化,增加防偽功能。
這樣的防偽手段,在如今的時代,自然是首屈一指的。
面額體系也比較豐富,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五百文,一貫,五貫,十貫八中型別。
涵蓋了從較小的零鈔到較大數額的鈔幣,從日常市井買賣到大宗商品交易,都能找到合適面額的紙幣進行支付。
這個紙幣的發行,並不以皇家的名義,而是以遼東通寶行的名義。
簡單來說,是類比於錢莊存錢的票據。
這些‘票據’,隨時可以在遼東通寶行兌換成銅錢。
而票據本身,也是能夠直接參與交易。
遼東通寶行只認票據不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