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姥爺已經拿出了小本本,準備做課堂筆記了。儘管他不太相信齊磊能在忽視效率、效能的情況下把知識溝講明白。
廖凡義眉頭緊鎖,直接起身開啟教室後頭的器材櫃,把攝像機就架上了。
他和陳姥爺一樣,也認為齊磊有點吹大了。
哪有那麼簡單?你上天得了。
要知道,知識溝理論出來近40年,不斷發展完善,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認可,可不是誰都可能增減完善的。
臺上。
齊磊指了指【知識溝】,“這個先記著點是怎麼回事兒就行了,一會兒再講。”
呲牙一笑,“現在咱們再說說這個科學猜想——【卡爾達舍夫等級】。”
“可能你們對這個名詞很陌生,但是男同學可以好好聽聽,因為它說的是宇宙,是外星人,是文明的等級。”
一幫小男生一聽,果然都抻著脖子打起精神。
宇宙啊,外星人啊什麼的,哪個男生不愛呢?
齊磊:“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使用了一個等級標準來衡量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文明的技術水平,也就是【卡爾達舍夫等級】。”
“他認為,一級文明,即行星文明,這個文明水平掌握的科學和技術,可以完全控制行星上所有可用的資源和一切。它是行星的絕對主宰,可以隨意控制天氣、河流、土地、其他生物、海洋,甚至地殼物質的變化、興衰。可以說,他們可以在他們的星球上做任何事情。”
“順便說一句,我們人類方明如果套用卡爾達舍夫等級,大概相當於0.72級文明,連一級文明都算不上。”
底下的學生們果然對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感興趣,一個個支稜起耳朵。但聽到人類文明只有0.72,又有點感嘆人類之渺小。
而齊磊,“彆著急,雖然我們的文明等級還不到一級文明,可是從生物個體的角度來說,我們和一級文明的智慧生物其實區別不大,依舊是生老病死,依舊碌碌無為。”
齊磊,“二級文明,即恆星文明,可以充分利用其恆星的能量,完全控制其恆星系。”
“三級文明,是星系文明,可以控制整個銀河系。這個等級的文明個體已經可以進行超光速旅行了,可以穿梭於銀河系的任何一個角落。”
“四級文明,是列星系文明。據推測,它們吸收宇宙中的暗物質和暗能量作為能量。至於這種文明的其他方面,這是無法想象的。”
加入了一點齊磊自己的猜想,“也許這個等級的文明個體能力相較於人類,我想已經不亞於超人了。”
“而五級文明就更厲害了。”
“五級文明,即多維空間轉換文明。這個文明的生命可以說是我們這個宇宙的主宰,不但在四維宇宙,而且是全維度的掌控能力。他們已經擁有我們所不能理解的,看似匪夷所思的能力。在我個人看來,已經是接近於神的存在。”
“而六級文明,平行世界文明!如果說五級文明是我們這個宇宙的主宰,那六級就是真正的神明。這種文明生活已經發展成為一種能量與物質相互轉化的疊加狀態,能夠實現獨立宇宙與另一平行世界之間的旅行。”
說到這裡,齊磊多說了一句,“這種文明中的人,即使所在宇宙毀滅了,也可以轉移到平行宇宙繼續生活,開啟無限種可能。可以說,不管發生什麼,都是不死不滅的。他們永遠不會被打倒,永遠活在最優宇宙之中。”
“至於七級文明,是造物主文明。是廣義的神,絕對的主宰,他們可以隨意創造宇宙、生命、一切!”
卡爾達舍夫等級講完了,也列在了黑板上。
直到這裡,大家雖然聽的挺有意思,可依舊是懵的,不知道數學題、【知識溝】,還有【卡爾達舍夫等級】,到底有什麼聯絡。
齊磊為什麼要在非常重要的雛鷹班第一課上面去講這些亂七八糟的呢?
然而,齊磊依舊不解釋,依舊不進入正題。
回過頭來,他又開始說那兩道數學題,而且做了詳細的板書,畫了兩副圖。
“我們普通人通常認為的真理,比如科學,就是在兩個或者更多的選擇或猜想之中,證實其中的一個是對的。”
“比如,【1+1=2】和【1+1=3】。”
“我們透過一系列的科學運算,最終得到一個真理——【1+1=2】。那麼,【1+1=3】這個錯誤答案將被徹底摒棄。”
“但實際上,我們普通人的認知是錯的,科學的定義和我們普通人想象的完全不一樣。科學的顯著特性之一就是可以被證偽,也就是可以被推翻的。”
“雖然我們認定了1+1=2,可是我們保留1+1=3,甚至等於4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