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炷香吃了頓飯,觀星閣主找到悟明,問了一個問題。
“自我未來死後,再到今後你也死後,這世上還會有妖怪出現嗎?”
“沒有,但也會有。”
觀星閣主一下就明白這話是什麼意思了,
妖域的妖怪在悟明死去以後再也不會來到人間,但妖域的妖怪是妖,人心也是會生出妖怪的。
此行回去之後,觀星閣主就有意收斂道家對外的名聲。
反正他們道家傳承沒斷過,名聲不顯也沒關系,不是有一句話說得好嗎?道門亂世出山定平安。
不出山才是最好的,等同於國泰民安。
和尚這邊似乎沒有這份自知,空觀大和尚繼承了主持之位,至於方丈……
這個位置已經空了,有說是悟明繼承了的,也有說是不好再設方丈的。
住持為管理者,方丈為精神領袖,至少目前而言,國寺找不出除悟明之外的第二個精神領袖了。
悟明又一次下了山。
目的還是講經傳法。
妖怪已經十幾年沒出現過了,悟明這一次講經傳法的時候,有江湖上的年輕小子,其腰間掛著一柄劍,穿著一身仙氣飄飄的月白衣袍,於下方質問他說:“我從未見過妖怪,你所說的那些經言法論我也熟讀,甚至還在幼年時被家人強行壓著背誦,可我卻從未見過這些經言法論有實際之用。”
“沒用的東西學來幹什麼呢?”
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許多真正見過妖怪,甚至經歷過妖怪磨難的人,就差指著他鼻子大罵了。
這算什麼?
吃飽飯掀鍋?填飽肚子撅灶臺?
誰家小孩這麼欠收拾?
許多人都已經開始挽袖子準備幫忙教育了。
太欠了。
不打兩頓不僅對不起佛子,還對不起自己!
“你說得對。”悟明卻贊同了那小孩的說法。
許多人都露出了詫異但又瞭然的目光。
在小孩微微張著嘴,想說點什麼,卻又說不出來的時候,悟明笑著補充了兩句,“可這世上若一定要以有用和無用來評價事物的價值,也不能只以你一人想法作為評判標準。”
“你問過旁人的意見了嗎?
你又是從何角度認為這一切都沒有意義?
你說這番話的意義又是什麼?”
那小孩直接被繞暈了,然後用力搖了搖腦袋,加大音量質問他:“你才是那個做和尚的,是應該你來向民眾解惑,而不是要你來問我!”
“可我所能給出的解惑結論全在經文經書之中,全在我這一生所學法理之內。”
悟明看著那小孩,慈眉善目。
青年似乎不適合用這一詞彙來形容,但那種無邊無際,仿若春雨滋潤萬物的溫柔,卻讓那個孩子再也找不出任何挑刺的話,臉色也有些發紅。
“意義是靠自身尋找的,意義是個體評定的,是否存在意義,全看自己。”
他雙手合十,以最為虔誠的心聲向天祈禱:“願你往後永遠都不會受此難題困惑,阿彌陀佛。”
那小孩最後老老實實跪在了下方的蒲團之上,再也不發一言。
旁邊年紀比較長的,也是看出來了,這小孩估計壓根就沒有想質疑悟明,只是想要引起他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