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在意平等地發散在了每個孩子的身上,不論男女,由此一來,有了孩子的後宮嬪妃也過得不錯,那些沒有的,也在皇上還活著的時候,以一紙不必她們殉葬的聖旨平複了心神。
後宮無波折,前朝無動亂,這些孩子得到了最好的教育。
在挑選出繼位者的時候,大昭皇帝為了避免將來其他孩子不服氣,也明確地表明為何一定要選中太子,將所有人的優勢和劣勢都擺到明面上來,不挑最強的,只要最合適的。
那些孩子也自然沒有不服的地方。
直到悟明二十六歲的時候,老皇帝宣佈退位,成就太上皇。
且沒過多久就搬進了國寺。
問他明明有更合適居住的地方,那些寢宮之地多的是宮女太監伺候他,怎麼一定要來這。
老皇帝也只是說:“想在晚年真正舒坦一回。”
以往的壓力太大了,尤其是當年他繼位的時候,先帝給他留了一大堆爛攤子。
後面慢慢好了,妖怪對人類的危害也被道人和和尚擋在外頭,再加上後頭又出現一個悟明……
乃至一舉將寧國奪下。
甚至還收編了幾個小國作為從屬。
國泰民安之時,將自己的孩子們也教育得很好,老皇帝這一輩子都沒有什麼遺憾的地方。
甚至還能在悟明外出講經時,給自己穿上富家老爺的衣服,搖著扇子,在大雪紛飛的日子裡和路人贊嘆著佛子不愧佛子之名。
偶爾還會問這年輕佛子,妖域是什麼樣子的,妖怪又有什麼千奇百怪的能力,愣是把那些事實都當成奇聞異事來聽。
時不時還會調侃一下佛子。
說凡塵民眾已經自發為他立起了長生碑,祈求他長命百歲,平安順遂什麼的。
太上皇調侃他說:“本來應該是你這和尚為大昭子民祈求長命百歲,平安順遂,如今他們卻自發為你來做這事,算不算是倒反天罡?”
悟明還是願意哄一鬨這老家夥的,只說:“興許是吧。”
太上皇就樂得哈哈大笑起來。
不過他在寺廟裡也不是回回都這麼爽快的,比如天天吃素齋的時候……
就會忍不住開始懷疑人生,甚至詢問悟明為什麼能十數年如一日地堅持吃這些東西。
倒也不難吃,國寺國寺,擔了個國字在前,總歸是一個國家中最為頂尖的寺廟地方,也不至於讓難吃到香客都不想來。
老皇帝只是單純想吃點肉。
於是偷偷摸摸溜下山。
大內高手也尋思著他年紀大了,不要來回跑,他們把燒雞烤肉啥的送上來也行。
被老皇帝義正言辭地拒絕了,只說是要尊重佛子。
有大內高手好奇,不是應該尊重佛祖嗎?
好脾氣的老皇帝只回,“我可沒見過佛祖顯靈,我只見過佛子。”
在山下吃飽喝足回山,看悟明又在敲木魚唱經,安然聽了大半個時辰,而後便回到自己廂房睡覺去了。
之後再也沒醒來。
國喪三年過後,悟明也三十歲了,這次故去的是住持。
悟明與他的感情談不上特別親密,更像是同為一門的同門修行者。
但就算是這樣,住持在故去之前,依舊將他用了一生的法器傳給了他。
又一佛教修行者圓寂,觀星閣主自然也要來上一趟。
他看起來也很老了,畢竟當初悟明第一次進宮之時,這人就已經像現在的雲玄一樣,蓄上了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