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起性質惡劣的案件,都是由一個關鍵核心點來引爆的。
因為案情的不同,犯罪嫌疑人性格、生長環境的不同,導致每起案件的核心點也是相去甚遠的。
可不能否認的是,案件的核心點當中都隱藏著嫌疑人的心理活動痕跡以及犯罪動機,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況且調查結果還表明,受害人之間彼此是互不相識的,所以必然會有一個核心點將她們聯絡起來。
“看來之前你們將最關鍵的一點給忽略了。”看了高明一眼後,方言開啟了另外一份兒卷宗。
三天前的受害人叫李冉,居住在條件較為落後的棚戶區,職業是一名汽車4s店的銷售。
據瞭解,此人交際圈十分複雜,且行事很沒底線。有時候為了賣出一輛車,甚至會跟潛在客戶發生不正當關係。
她的同事們可以證實,李冉的口頭禪也是她最大的願望,是不惜一切代價選擇一名有錢人上位。
“這麼說,這起連環案的根源就是“慾望”?”高明也意識到了關鍵點,迅速翻看起了卷宗。
在大家紛紛消化白中元那些話的時候,方言將重點進行了轉移,放在了面前的屍檢報告上面。
“周然,我記得當初三大隊曾提出過技術支援的請求,三名受害人的屍檢工作是不是你做的?”
“是的。”周然點頭。
“她們都是麻醉劑過量導致的窒息死亡對嗎?”
“沒錯。”周然繼續點頭,“方隊,這也正是我不理解的地方,既然犯罪嫌疑人使用足量的麻醉劑殺死了三名受害人,為何還要多此一舉的在心臟部位刺下一刀,這豈不是會增加暴露的風險嗎?”
“因為,犯罪嫌疑人極度缺乏安全感。”白中元一直在認真聆聽,在此時說出了內心的想法。
“根據是什麼?”周然不解,“就憑那把刀?”
“就憑那把刀。”白中元肯定的點點頭,“或者說,是出於某種原因養成的強迫症。就像有些人出門會去反覆確認門有沒有鎖上,有的人會多次檢視電源有沒有切斷一樣,那把刀就是嫌疑人心理確認的一種表現。”
“這種強迫症又代表了什麼?”在探討案情時,周然放下了早晨的不愉快,虛心的求教了起來。
“很多。”白中元稍作沉吟,框定了大致範圍,“或許與他的一些遭遇有關,但我更願意相信是病態心理使然。”
“能不能具體說說?”高明插了一句。
“高隊,能不能先回答我幾個問題?”白中元不答反問。
“請問。”
“你們勘查現場的時候,是不是在另外兩名受害人家裡或者附近也發現了熒光粉繪製出來的箭頭?”
“是的。”高明點頭,“這也是我們始終想不通的地方,同一徵象出現在了三起案件當中,顯然是有著某種寓意的。可結合排查到的資訊來看,這東西似乎跟案子沒有任何顯性或者隱性關聯。”
“會找到的。”寬慰過後,白中元又問,“除了譚爽之外,何麗與李然的通訊記錄中,是不是也找不到任何可疑之人?”
“嗯。”
“還有,社交軟體當中也是毫無追查價值對嗎?”
“對。”
“那你們有沒有在三名受害人的家中發現紙灰?”
“紙灰,什麼紙灰?”高明不解。
“當然是紙燃燒之後的灰燼。”
“沒有。”高明搖頭。
“那現在你們就去吧,重點檢視廚房和衛生間的洗手池,還有馬桶。”白中元有條不紊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