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高度約為人體高度的兩倍,由教室內桌椅的豎列數可估算出教室寬度約是人體寬度的10倍。
由教室內座位的橫行數,包括講臺區域折算的附加行數,可估算出教室長度是人體厚度的約45倍。
那麼,教室所佔空間體積,大約是一個人體積的900倍。
理論上來說,這間小教室可以同時塞900個人進來,按堆砌積木的方式,堆滿為止。
取16比900,得到教室內人類體積與空氣體積比值的估算值。
體積之比估算出來了,要得到質量之比,還需一組密度資料。
那麼問題是,人體的密度取什麼值合適?
人能在水中游泳,說明人體密度與水的密度近似。
水的摩爾質量為18,空氣的平均摩爾質量可近似取30。
考慮到水分子密排,空氣分子的間距約為空氣分子大小的幾十倍。
沈奇最終估算出一個值,10。
可以近似的認為,教室裡16個人的總質量,是教室內空氣質量的10倍。
這個估算結果令沈奇稍感意外,是人類太輕還是空氣太重?
上述這些觀察、計算全在沈奇大腦中完成,耗時15秒左右。
“多少?”沈奇問身邊的歐葉。
“10。”歐葉同樣依靠心算得出估算值。
那應該沒錯了,沈奇對歐葉說:“你來回答任教授的這個問題。”
歐葉舉手。
任教授:“歐葉你估算出來了,這麼快?多少?”
歐葉:“10。”
啪!
任步啟打了個響指:“歐葉同學思維敏捷,出勤率接近百分之百,你們都應該像她學習。沒錯,答案是10,這間教室裡所有人的質量加起來,近似等於空氣質量的10倍。我們只需估算數量級上的近似,不必糾結精度。這跟你們學習高代、數分有所不同,物理學博大精深,包羅永珍,靈活多變,充滿樂趣,你們感受學習物理的到樂趣了嗎?”
沈奇發現物理老師貌似都愛打響指,他高中物競隊的老師就是這樣,大學物理老師還是這樣。
課間休息時分,任教授單獨找沈奇訓話:“我知道你已經拿到學士學位證書,你可以不來聽我的大物課,但你是否應該督促其他同學出勤上課?”
“是我監督不力,對數學系的學生來說,物理有其重要意義,我會讓他們上課的,提高全班的出勤率。”沈奇說到。
“聽說你讀高中時拿過CPhO的金牌?”任步啟問到。
沈奇點點頭:“拿過,我高中物競隊的老師,就是燕大物理學院畢業的,天體物理博士。”
“哦,叫什麼?”
“穆蓉穆老師。”
“原來是小穆,我學生。”任步啟淡然說到,一股名師風範油然而生。
沈奇身子一抖,我是穆老師的學生,穆老師是任教授的學生,那麼按字排輩,任教授是我的祖師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