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上的電晶體越來越小也越來越多,溫度和漏電導致以矽材料為基礎的晶片發展愈發困難。
這些年為了打破這一桎梏,晶片廠商們從平面向垂直堆疊發展。
“朱教授,沒想到您對晶片產業也有了解。”
“光伏也是矽片,半導體產業同樣是矽片。
我多少有些瞭解。”
“那您覺得華國的企業真的能做出光子晶片來嗎?”
朱教授眼睛都要比平時大上不少:“光子晶片,哪個企業做出來了?
科創生物嗎?”
“不是,是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叫**晶片。之前是實驗室產物,他們之前在2019年的時候做出了全球首款的光子晶片原型板卡。
最近說是做了一款面向個人端的光子晶片,結果剛剛出了公告,科創生物就推出了虛擬現實裝置。
但是我們去調研這家企業之後覺得還是有投資潛力的。”
“抱歉我不是從事這一領域研究的,我對光子晶片不太瞭解。
從我個人的直覺上判斷,既然不是科創生物推出的,那麼這個產品國外是不是已經有類似的產品了,然後我們作為追趕者研發了相似的產品。
如果我們是開創者,那就需要對事情的真實性方面謹慎一些,多找角度來進行驗證。”
光子晶片的研究,阿美利肯大概是在2015年開始的,然後華國企業大概落後了三年時間。
在18年芯幕落下的前夕,華國逐漸有企業開始做這個領域的研究。
最早投資的是百度風投以及一家阿美利肯的半導體投資機構,一起聯手投了一千萬米元,後來中金、經緯以及百度參與了a輪融資,融了兩千六百萬米元。
如果不是芯幕的落下,這家企業也拿不到這麼多投資。
前前後後一共陸續融資融了快二十億米元,要知道當年的商湯科技也不過融了二十億。
該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之後一直下跌,跟商湯科技一樣,上市即巔峰。
“主要還是這家企業之前有產品。
然後後來也陸續有針對企業端專門的光子計算處理器,專門針對人工智慧領域的演算法計算。”
“不應該啊,如果真的有這種處理器,那我在學校應該會有聽過啊。
這還是國產企業。
我經常跟計算機學院的學生交流,對於哪些零部件實現了國產化,還是有所瞭解的。”
“朱教授,主要是這樣的,這家企業之前研發的光子晶片,主要是針對特定的神經網路演算法。
只在這些特定的迴圈神經網路裡比高階gpu快上數百倍。
但是他的普適性不夠高。
所以可能就是在一些特定場合用。
如果他們能夠適配所有場合,而且比市面上主流的高階gpu快數百倍,那該企業的市盈率應該是好幾百,而不是現在的五十不到。”
“國外有類似適配全部場景的光子晶片嗎?”
“目前還沒有。”
“那為什麼他們能夠比國外先搞出來。
我倒不是懷疑國內企業的水平。
而是關於晶片的騙局,說好聽點叫吹牛,見得太多了。
尤其是這種所謂技術突破,我向來都是先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