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大舅夫妻倆,則一直在沿海城市打工,把孩子也接去讀農民工學校。
“陳貴良在哪的?陳貴良在哪的?”一個農婦飛快跑來,正是債主楊愛軍的老婆。
陳貴良主動問候:“朱三嬢,你好啊。”
農婦手裡拿著工資欠條,揪住陳貴良的衣服說:“你有錢買彩電,就沒得錢還債啊?今天說啥子都要還賬,不給錢就把你彩電搬了!”
陳貴良面帶微笑,掏出一沓鈔票,高高舉起對著眾人說:“我爸媽發財了。他們讓我回家,把欠的舊賬全部還清!”
此言一出,村民們議論紛紛。
有人好奇問道:“貴良,你爸做啥子生意發財了?”
陳貴良的謊話張口就來:“我爸媽在搞裝修隊,前不久接了個大生意,半棟樓的毛坯房都讓他們做裝修。”
這下村民們徹底炸鍋。
“我就說陳興華不是賴賬的人,這幾年一直都在還債。”
“何止哦。村裡面出去打工的,就數他跟石強混得最開,好早就在羊城那邊當包工頭。”
“你不要提石強。就是那個狗日的,把工程款都卷跑了!”
“貴良,你爸的裝修隊還缺不缺人?要是跟著他做裝修,一年能掙多少錢啊?”
“貴良,你爸回不回來過年?我明年也想出去打工,就是不懂裝修手藝,跟著他做學徒可不可以?”
“……”
幾分鐘前,陳貴良的父親還被村民看不起,這些年不知被多少人暗地裡笑話。
但轉眼之間,就從老賴變成村裡的能人!
那農婦也不再揪著陳貴良的衣服,但語氣還是不怎麼好:“拖了七年才還錢,要是存在銀行,利息都有幾百塊。”
1996年的銀行存款利息接近10%,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才猛降。
真要嚴格計算利息很嚇人的。
但還債嘛,利息意思意思就可以,稍微給點已是意外之喜。
陳貴良多數了兩百塊錢,跟本金一起遞給那農婦:“朱三嬢,這兩百塊是利息。我爸發財了,該給的都會給。以前還債沒給利息的,過年時都可以來我家,肯定把利息全部補上!”
農婦頓時喜笑顏開,連忙用欠條來換錢,還奉承道:“我早就曉得陳大哥耿直,而且有辦法得很,肯定能把債還上。貴良你也有出息,以後是大學生,怕要留在大城市上班。”
捧高踩低,人之常情。
陳貴良今天折騰這些,當然是為了父母回家之後,能夠挺直腰板堂堂正正做人。
如果只是把債給還上,照樣會被長舌婦給詆譭!
所以,父母必須“發財”。
外婆和小舅此刻笑得合不攏嘴,他們被看熱鬧的村民圍著,耳畔傳來各種各樣的恭維話。
尤其是那些聽說陳興華髮財了,想明年跟著一起做去裝修的村民。眾人一個勁兒的撿好話說,全然忘記了以前背地裡講的惡語。
“家婆,我給你買了最愛吃的烘蛋糕。”陳貴良拎著蛋糕過去。
外婆更加歡喜,對左鄰右舍說:“我外孫孝順得很。”
鄰居們紛紛附和恭維。
陳貴良也跟著笑,但心裡有點想哭。
他重生之前,外公外婆已相繼病逝。
尤其是外公過世的時候,他連最後一面都沒見到,趕回老家時只能直奔靈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