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這個數字基本還是可信的。
哪怕減半,也堪稱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捷。
因為山陽城的鄉勇戰後在清理各處戰場時,一共清理出來將近五千具建奴殘屍,還從運河的冰層下撈出四千多具屍體。
也就是說,山陽之戰一共擊殺了近萬建奴!
近萬建奴!將近一萬人啊!史可法攥著塘報的手都在抖,太激動。
好半晌後,高弘圖才長出了一口氣,說道:“好啊,我大明朝總算是贏得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捷,相信此戰之後,近五十年來所積攢的面對建奴時的窩囊氣盡可以一掃而空,建奴再想南侵,就得掂量掂量,是否能承受得起又一次的慘敗。”
高弘圖打破沉寂後,史可法三人的思緒也紛紛迴歸現實。
史可法激動的說道:“此番北伐有望,大明北伐有望了啊。”
北伐有望?解學龍抬頭瞥史可法一眼,心說此真書生之見,守城打了一個勝仗,就敢叫囂北伐?你怕是沒領教過建奴野戰的厲害。
解學龍的心態也是江南縉紳的普遍心態。
保守地方,江南縉紳還是願意拼盡全力的。
但是北伐那就算了,他們是絕不會出一分力。
打戰是要死人的啊,而是是要死很多很多人,還要花很多很多錢,有這必要嗎?就以黃河為界,跟建奴議和然後過自家的安生日子不行?
不過這話解學龍沒有說出來,他還不想掃了史可法的興致。
解學龍說:“此番能守住山陽,淮安知府範中傑以及山陽縣令支廷諫功不可沒,尤其是範中傑,竟不惜以身做餌行死間計,若不是貢生冒襄以身相替,此時範中傑已然是為大明而捐軀了,此等忠臣賢臣能臣當重用。”
至於冒襄和閻應元,直接就被解學龍忽略掉。
其中原因也很簡單,這兩人是士子營計程車子。
士子營計程車子是聖上的人,屬於帝黨的陣營。
帝黨中人不屬於文官集團,所以他們不會管。
這也算是崇禎與文官集團之間達成的心照不宣的默契吧,崇禎基本不干預內閣六部的具體政務,內閣六部也別管帝黨、內務府及士子營。
所以解學龍只提議提拔重用範中傑以及支廷諫。
“僕附議。”姜曰廣深以為然道,“範支二人理當重用。”
史可法道:“既如此,我們就先商量好一個大概的意見,然後廷推。”
高弘圖道:“依我看,乾脆就讓範中傑去吏部吧,左遷吏部左侍郎,至於孟兆祥,也該左遷大宗伯了。”
史可法的眉頭又是微微的皺了下。
因為高弘圖是越來越不把他這個首輔放在眼裡了,連吏部左侍郎這樣的官員任免,也全憑你一言而決?還要我這個首輔做甚?
當首輔當到這個分上,是真的憋屈。
但是史可法必須承認,高弘圖這一提議並無私心,而且十分的恰當。
首先範中傑也算是東林黨這一系的,因為他恩師董其昌是東林黨人。
大明朝非常講究師承,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並不是說說,無論是蒙師、塾師或座師,對於文官集團而言,都是需要用一生去孝敬以及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