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範中傑抬腿往外走,結果卻在平地拌了一跤。
顯然,範中傑的內心並沒有表面上看上去那麼從容。
而事實上範中傑的內心也不可能毫無波瀾,因為這次頂住了多鐸的六七萬大軍,守住了淮安府城,守住了大明朝的北部屏障,絕對是大功一件。
若是不出意外的話,他很快就要左遷到南京去做官。
而且這次左遷南京,絕不可能只給他一個正四品京官。
就憑守住淮安這份沉甸甸的大功,一個正三品的堂官是跑不掉了,唯一懸念就是去哪個部當侍郎又或者去哪個府寺當正印官。
這一步跨出,就意味著真正進入大明朝的權力中樞,誰能真從容?
真正從容的,或許只有閻應元吧,閻應元臉上是真的沒多少喜悅,心情更是有些莫名沉重,因為支廷諫和範中傑首先想到的是守淮安的大功勞,而閻應元此時想到的則是為了守淮安而犧牲的鄉勇。
山陽縣城確實守住了。
淮安府也確實守住了。
但是為了守住淮安府,超過五千個鄉勇獻出了生命,還有超過三千個鄉勇致殘,這輩子都無法恢復到原先的模樣。
山陽縣的鄉勇剛徵募時有三萬人。
經過閻應元編練之後,只剩兩萬。
到現在,更是隻剩下一萬兩千人。
一想到要面對八千多個從此之後痛失頂樑柱的家庭,一想到要面對數千個寡婦,以及一萬多個嗷嗷待哺的孤兒,閻應元心裡就感到莫名的沉重。
當初守城之前,他曾答應過鄉勇,若是為大明戰歿,不僅有五十兩銀子的撫卹,每家每口還能分到十畝地,但他真能兌現嗎?
這可是八千多人啊,多麼龐大的一筆開支啊。
想到這,閻應元心情就越發沉重,愁眉不展。
……
與此同時,又一份塘報以兩百里加急遞送到了南京。
通政使劉士禎看過塘報,趕緊親自帶著塘報來內閣。
史可法粗略的看過塘報,又趕緊把高弘圖、姜曰廣還有解學龍召集到他的值房,商議後續的防禦調整以及獎勵事項。
看完塘報,值房裡半天沒有聲息。
多爾袞他們需要消化這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史可法他們四位內閣輔臣也是同樣需要時間來消化這個令人震撼的訊息。
淮安府上次發來的塘報,只陳述了建奴退兵的結果,沒有細節。
但是這一次發來的塘報,不僅陳述了建奴殺了一個回馬槍並被擊退的詳細過程,而且還附上了大量的細節以及資料。
比如傷亡,此役共有五千多鄉勇戰歿,三千多致殘。
比如消耗,此役共計損耗各種器械物資折銀五十萬。
比如損毀的民田及民房,整個山陽西城已付之一炬,城外千頃良田遭嚴重損毀,此外山陽東城的城牆亦是損毀嚴重。
不過最令四位閣老震驚的,則是戰果。
雖然還沒派遣都察院的御史進行核實,但是四位閣老認為範中傑、閻應元他們就算是誇大了殺敵數字,也斷不至於全是憑空捏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