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德國人得出的結果與土耳其的不能說完全一致,至少也得說是毫無關聯。
兩張情報網所說的完全不一樣,德國人說往北,土耳其人說往南。
庫斯特經過幾秒鐘的漫長思考後,最終覺得還是德國老同志靠譜,於是採納了他們的情報。
土耳其的情報部長雖然有些不滿,但也沒表現出來,因為他昨天喝多了,到今天也沒緩過來。
而在這位部長還在休息的時候,前線已經開打了,突擊部隊也正迅速調整中。
之前只有四輛坦克的裝甲營被加強了,現在已經有了八輛了;各種先進武器也一一送過來,足以裝備六個師了。
恰好同盟國在加里波利的戰事大獲成功,土軍有四個師的兵力調了回來,他們成立了一個軍,就是沒有指揮官。
庫斯特略微思考了下,決定由長子瓦薩來擔任這個軍長。
但瓦薩來只是區區上校,在土耳其當個師長倒可以,軍長就有點勉為其難了。
為此庫斯特向恩維爾請示,想讓他把瓦薩來晉升到少將。
他認為僅憑他本身是不足以震懾住恩維爾的,所以搬出來了威廉二世忽悠他:
“恩維爾大兄弟嗷,組織(德皇)已經拍板了,這個軍長由瓦薩來擔任。”
恩維爾不信他的鬼話,可又礙於威二的面子不敢直言。
正沉于思考中,突然想到一個人才。
這個人才在不久曾被丘吉爾評價為“阻礙大軍的貓貓狗狗”,但又被本地人說是“伊斯坦布林的救星”。
沒錯,這個人就是凱末爾,後來的土耳其之父。
這次庫斯特閉嘴了,倒不是沒借口找茬了,而是覺得凱末爾這個人行。
作為雲政治家,庫斯特一直很追求利益,併為將來的行動打好基礎;可他也是個軍人,要是以正直的眼光看待同為傑出軍事家的凱末爾,那所有的評價幾乎都是正面的。
再加上凱末爾的能力遠強於土耳其其他將領,而且他也想見見凱末爾,所以他沒反對,也沒理由反對,反而要感謝恩維爾,終於不再調來一些廢柴了。
只要凱末爾一到,庫斯特就能干涉未來的土耳其政治了。
但庫斯特沒打算搞掉凱末爾,反而想要煽一把火給他拉上去,那樣若同盟國不再戰敗,土耳其就可以成為庫斯特的強力支持者。
能否成功則完全不必擔心,倘若無外力干涉,未來土耳其國父的位置遲早是凱末爾的,何況在有幫手的情況下。
也就他能否幫助庫斯特尚存疑慮,不過同為反帝反封建的先鋒人物,凱末爾總得拉兄弟一把吧?
當然,他目前還是個哈布斯堡手下的軍官,不能算是反封建人物。
可凱末爾此時也是個奧斯曼手下的軍官,這個西亞病夫可比哈布斯堡腐朽多了,更不能算是個反封建人物了!
總之,如果不互相比爛的話,他倆還是挺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