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材料工業公司的銷售部門,接到格魯姆湖計劃研究組織的訂單都驚住了,他們在研究出材料以後就大量的製造囤積,但因為準備的時間不長,也只有幾十分材料而已。
這些材料供給給國內機構都不太夠,更不用說大手筆的對外銷售了。
公司也只能給出‘延遲交付’的回覆,瞭解情況的人也不由得感嘆格魯姆湖計劃研究組織的大手筆。
有錢的機構就是不一樣啊!
兩百萬美元一份材料,一口氣下單購買一百份?
壕無人性!
……
大西洋對岸。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可沒有格魯姆湖計劃研究組織豪橫,他們的境遇正好截然相反,甚至都已經快破產解散了。
雖然阿邁瑞肯沒有正式宣佈退出組織,但因為國家啟動了全新的支援計劃,組織裡好多阿邁瑞肯科學家都離開了。
同時,50億美元支援也沒了聲響。
這也就導致研究根本進行不下去,畢竟,想要湊出50億美元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現在組織是以比爾布來恩、尤拉尹諾沃提尼為首,但兩人都已經不在實驗基地,而是和其他有影響力的學者一起到各國,試圖說服各個國家決策人以及o盟組織對研究給予支援。
當有足夠經費支援的時候,研究才能夠繼續進行下去。
組織內部並沒有失去信心。
任何人都知道強湮滅力場的研究有多重要,也知道未來湮滅科技會佔據重量級地位,各個發達地區國家想保證國家地位以及影響力,就必須要掌握最頂尖的湮滅科技。
當前種花家團隊擁有最高階的技術。
阿邁瑞肯進行了龐大的強湮滅力場研究支援計劃,他們一定程度上已經放棄了國際湮滅理論組織。
這種背景下,剩餘的國家必須要合作研究才行。
唯一的爭議點依舊是方向!
“是延續湮滅組織的方向,還是跟著阿邁瑞肯的思路,開啟升階材料方向的研究?”
“布來恩、諾沃提尼都支援原來的方向,但他們就是正確的嗎?”
“現在有了常溫反重力,繼續高壓混合材料的方向,會不會沒前景……”方向確實是個難以決定的問題。
“……”
於此同時。
國際輿論依舊針對常溫反重力進行著報道,好多人認為未來會屬於反重力的時代。
既然已經有了常溫反重力技術,就肯定會有常溫橫向反重力技術。
一般來說,橫向反重力場的強度往往要高於常規反重力場。
若是能製造強度超過50%的常溫橫向反重力場,反重力技術就能得到更大規模的應用。
比如,民航飛機會變成民航反重力飛機。
比如,會出現更多的飛碟。
比如,火箭技術可以輕易運送超高噸位的衛星和裝置進入太空。
等等。
除了一些反重力技術相關的暢想以外,很多輿論也談到了出現在記者面前的王浩。
王浩說起要普及反重力技術,讓更多的機構參與研究。
同時,他還表示說,目標是研發出一階材料支援的強度更高的反重力差,還對強度做出具體說明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