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結束。
所有參與實驗的研究員,都針對實驗做記錄或寫報告,然後一起做了實驗總結會議。
之後王浩、劉雲利、廖建國等人,就一起寫了一份《F射線持續性做進一步研究》的申請計劃書。
申請計劃書上說明了最新的實驗發現,以及以實驗基礎進行的技術理論推導,並闡述了F射線持續性研究的重要性。
廖建國還在報告上標準了‘超級武器’四個字,並說明F射線持續性研究能製造出‘超級武器’。
超級武器,並沒有誇張的成分。
研究的核心是新的F射線發生技術,而技術提升方式是在內部新增核反應堆,從實驗發現角度上來說,內部熱源強度增大不止能增加F射線的持續性,還可以增強強度和傳播距離。
想想……
F射線具有了高強度、覆蓋超越距離以及可持續性特點,發生裝置還變得簡化許多,甚至可以對釋放口的角度進行調整。
那絕對可以稱作是‘超級武器’。
《F射線持續性做進一步研究》申請書,很快被提交到了軍方以及科技部門,上級負責人徐老師和張將軍都看到了報告。
他們的反應都一樣。
“這是真的假的?”
“超級武器?也太誇張了吧!F射線還能持續,還能轉角度?”
“什麼空中目標,都會變成靶子吧?”
“太誇張了!”
雖然申請書內容寫的非常驚人,但因為王浩也是申請人之一,可信度自然就大大提升。
徐老師和張將軍商議一下,就決定一起過去看看。
於此同時。
王浩沒去等上級部門的反應,就已經回到了西海大學,他先是去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去看一下新團隊情況。
新團隊,就是湮滅力場材料實驗組。
實驗組的負責人是盛海亮,其他成員也都來報道了,總計有二十三,被分成了三個小組。
他們的工作地點暫時還是在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之前何毅一直在負責湮滅力場材料的實驗,他已經有很多工作經驗了,現在只是把工作交給新的實驗組。
好的在何毅的幫助下,盛海亮很快就適應了工作。
王浩到研究中心見了盛海亮,又見了其他的新人,他簡單發表了講話,就是強調湮滅力場材料實驗工作有多重要。
他確實對於新實驗組工作很期待。
王浩一直希望能以金屬材料為基礎來製造強湮滅力場,對比高壓混合超導材料來說,金屬超導材料的優勢太大了。
比如,電流承載能力更強。
從理論上來說,更強的電流承載能力,也就意味著內部存在更多的半拓撲結構,並使得製造出的湮滅力場強度更高。
另外,金屬超導材料使用對環境需求低,製造強湮滅力場發生裝置的成本也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