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廖建國關心的問道,“王院士,F射線的持續時間和熱源強度正相關嗎?”
“這個問題有些超綱了。”
王浩笑道,“我們先要檢測到持續性,才能夠研究其和熱源強度的相關性。”
廖建國不好意思的笑道,“我也知道,但還是想提前瞭解一下。”
“我也不能確定。”
王浩道,“規律肯定是要後續實驗驗證的,我只能確定在低熱源的情況下,F射線的持續時間和內部熱源強度正相關。”
廖建國繼續問道,“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如果熱源強度達到一定數值,F射線就能夠一直持續?”
“……這個,也有可能。”
王浩不確定的搖頭,“那會是一種理想的情況。想要達到那種程度,也許熱源就不能只是小型核反應堆,而是劇烈的核聚變?”
“核聚變!”
湯建軍捕捉到了關鍵詞,他眼前一亮問道,“王院士,是否有可能在裡面進行核聚變反應?”
王浩苦笑道,“這你要問廖主任了。”
“如果能檢測到持續性,後續的研究就是廖主任負責了,核聚變反應太過劇烈、難以控制,內部新增小型核反應堆,應該會給未來控制核聚變的研究打基礎吧。”
湯建軍看向廖建國也有些尷尬。
在廖建國來到實驗基地以後,兩人還是正常的交談,似乎什麼也沒發生過,但湯建軍總是感覺很尷尬。
廖建國倒是不在意了。
在重量級的大工程面前,和湯建軍那點小別扭根本不算什麼,他只是憧憬著能接手大專案研究。
廖建國對湯建軍說道,“我們後續會申請F射線的持續性研究,在內部新增核反應堆,肯定會是個大工程。”
“相關的實驗資料,肯定能夠為未來核聚變研究打下基礎。”
湯建軍也憧憬起來。
雖然只是‘打下基礎’,但最少也有希望了,他只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實現可控核聚變的那一天。
在幾人的交談聲中,實驗已經開始了。
整個實驗流程和上一次的實驗基本一致,只是F射線釋放口增添了光學檢測裝置。
當F射線準備釋放的時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伴隨著黑影一閃而逝,他們馬上看向了角落一臺電腦螢幕,電腦連線的是光學檢測裝置,資料會及時的上傳過來。
“已經有資料了!”廖建國率先驚呼一聲,“0.078秒!”
“是這個指數嗎?”
“沒錯!”
“是0.078秒,比想象中的還要長!”
“精度達到0.001秒?真了不起,數值都快接近0.1秒了……”
所有人都很激動,“檢測的持續性,就說明新技術釋放的F射線能夠維持住,太了不起了!”
“我們成功了!”
“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