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擊毀,意義也不大。”
“我們不是要把人類毀滅的戰爭,最重要的還是威懾力。”
“想要擁有威懾力,除非是用了同樣的技術,比如,我們也能製造一艘能源上自給自足的航天飛船……”
有人頓時提議說,“或許我們該重啟核動力太空梭專案?”
這個提議馬上被否決了。
他們的航天發展史已經表明,太空梭有很多缺點,更不用說核動力太空梭,製造出來就會有無數的問題。
那麼最後只剩下一條路可走,“我們需要擁有同等的技術。”
這才是關鍵。
在連續召開很多次會議以後,一號決策人發現還是回到原來的道路,“我們必須要掌握區域性強湮滅力場技術。”
“只有掌握了區域性強湮滅力場技術,才能夠研究湮滅粒子技術,才能夠製造出大量的一階材料……”
“情報部門要抓緊,核子組織那邊,需要更多相關的資訊。”
阿邁瑞肯是核子組織重要的參與方,能夠拿到很多重要的資訊情報,但也只能一點點的收集,不可能去明搶裝置。
這是預設的規則。
如果打破了規則,不說種花家的反應,同盟國家也會非常牴觸,因此會引發很大的矛盾和爭議,畢竟裝置屬於種花家科技部門和核子組織共同所有。
……
阿邁瑞肯重新關注到了核子組織。
核子組織的感覺卻不怎麼好,回想一個星期以前,他們還是全世界的焦點,好多報道都圍繞他們‘買到’的裝置,並關注到他們計劃進行了實驗。
現在就不一樣了。
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航天飛船工業公司,每個人都在關注光壓發動機,對於核子組織的實驗資訊根本沒有興趣。
想想也對……
人家都已經依靠湮滅粒子技術造出了光壓發動機,結果核子組織還在研究‘最低端’的強湮滅力場裝置?
這有什麼意思?
巴茲博格蒙特拉都覺得沒什麼意思,他們最近還是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測,內容也釋出在了學術期刊,並出現了媒體報道中,結果根本沒多少人關注。
別人說是外界的輿論,就連組織內參與實驗的人員,談論的話題都是光壓發動機,以及後續可能的研究內容。
李明和閻耀軍依舊是焦點人物。
作為種花家參與實驗的團隊負責人,他們最開始是因為強湮滅力場裝置而成為焦點,一大堆的學者圍著他們,不斷詢問強湮滅力場技術相關的問題。
李明和閻耀軍不瞭解強湮滅力場,他們只能針對自己知道的簡單說一下,再然後就一問三不知了。
當然,他們不說自己不知道,只是微笑搖頭而已。
這樣的態度讓人覺得他們是要進行資訊保密,而不是不懂技術。
李明和閻耀軍都在為此苦惱,等光壓發動機的測試上了新聞以後,他們就發現學者們的提問變成了‘光壓發動機’。
“光壓發動機用的什麼材料?”
“據說,最高溫度超過6500攝氏度,是怎麼做到的?怎麼控制的?”
“說說湮滅粒子技術,說說……”
“這項技術真的是可控的嗎?是怎麼實現控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