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邁瑞肯決策層召集學者開會,討論後得出的結論是,種花家的核聚變研究專案,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即便是技術理論上可能實現,研究非常順利的情況下,但想要真正建造核聚變電廠,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很多高階技術研究都是如此。
在研究最初階段也許非常順利,但技術轉化為實踐就完全不一樣了,到時候就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超導電池技術。
阿邁瑞肯有超導儲電的技術基礎,還投入大量的資源三個企業、團隊進行研究,到現在製造出來的超導電池依舊不穩定。
至於種花家掌握超導電池技術的現實,他們只能選擇性的忽略了。
在決策層的會議結束以後,阿邁瑞肯派來的談判團隊很快就鬆口了,但談判還是非常的激烈,他們要儘量少的支援裝置、材料和技術。
雙方的談判又持續了半個月。
最終,他們在技術合作上達成了一致。
種花家提供高壓混合材料製造技術以及對應的反重力場佈局,而阿邁瑞肯方面則是在一些高階裝置上放松管制,還會直接提供一些裝置,並完成材料清單上的內容。
合作,就是要讓雙方都滿意。
種花家科技部門自然是非常滿意的,他們只是用了疊加力場方向的基礎技術,就換取到了好多的高階裝置、材料甚至是技術。
最關鍵的是,他們已經把裝置交易給了湮滅組織,只要耐心去研究裝置,花一些時間肯定能摸透材料和技術。
這就等同於什麼都沒有付出。
阿邁瑞肯也非常的滿意,他們收穫的是時間和政治支援度,收穫的是讓格魯姆湖計劃取得成功。
在有了相關的材料和技術後,格魯姆湖計劃專案組的新裝置,就能製造出7倍率強度的湮滅力場,對外公佈訊息以後,也能夠得到很多的支援,後續能進行一系列的實驗研究。
雙方的交易是保密的,但想要完全保密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某些高階裝置和材料上,阿邁瑞肯只能放松管制,就是允許進行相關的交易,而裝置和材料還是其他國家的企業提供。
這倒不是因為沒有誠意,而是他們也只能做到這一點。
在精工製造、特種裝置、精密車床等領域,頂尖的企業都集中在O洲、日國等地區,而他們製造的相關裝置,會受到專利、商務管控等方面的限制,若是和種花家進行交易,就需要好多國家機構點頭。
阿邁瑞肯是其中最重量級的,甚至有直接的決定權。
所以交易想完全保密自然是不可能的。
有些國家、企業和機構很快就得到了訊息,他們並不知道雙方交易的內容,但阿邁瑞肯同一些高階裝置的售賣,本身就是很出奇的事情。
湮滅組織也得到了訊息。
他們本來以為和組織完全不相關,但一些小道訊息傳過來,讓他們知道很可能具有相關性。
因為其中牽扯到格魯姆湖計劃。
“諾蘭的團隊很可能交易到了技術,或者是一些特殊的材料。”
“總之,肯定和湮滅力場研究有關。”
“雖然不知道具體,但很可能會讓他們製造的新裝置提升效能……”有訊息靈通的學者說了起來。
比爾布萊恩聽著臉色發黑。
他們本來以為能直接交換到裝置,就肯定會趕超格魯姆湖計劃,結果對方‘不要臉’的去買技術?
這也太不講武德了吧!
好在他們直接買到了裝置,可以慢慢研究其中的技術,‘第三代’裝置製造就肯定會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