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勇則是附帶的。
王浩只是想設計組裡多幾個‘自己人’,而不都是老院士、老研究員,專注於理論工作、對複雜性論證有深入研究的羅大勇,也許就能對設計工作有促進作用。
當然。
這肯定和熱情到讓王浩頭疼的朱萍無關。
核聚變裝置設計組的框架搭建好,王浩也來到了研究基地,召集了設計組的全體成員以及各研究組組長,召開了第一次研究會議。
很多聽到訊息的人,都下意識認為是人員會議,研究團隊才剛剛組建好,人手都還有些不足,也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認識一下,然後說上幾句激勵的話,調動一下大家的工作積極性。
僅此而已。
等他們進入到會議室以後,就發現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
會議室的投屏上,已經出現了一個設計稿的框架,那是一個大型的圓形的裝置,下面則是畫著很多管道。
當聯絡到設計工作,他們就知道框架可能就是核聚變裝置。
大家都來到會議室以後,王浩也坐在主位上說了起來,“正常來說,研究組剛剛組建,大家可能才來到西海,第一次會議就是認識一下。
“我們也不是做爭分奪秒的研究,似乎也不用太著急。”
“但是,我希望設計趕緊完成,快點進入到下一步,就能夠更快一些製造出核聚變裝置。”
“研究不是爭分奪秒,但我不喜歡浪費時間。”
“大家來看……”
王浩說完以後直接進入講解狀態。
所有參會的人都有點兒發懵,他們沒想到第一次開會就直接進入工作,甚至對此毫無準備。
他們一直在心裡感慨,“不愧是王浩院士!”
“雷厲風行啊!”
“做事一點都不拖沓,或許就是這樣的工作態度,才能完成那麼多研究吧……”
顏靜、丁志強、羅大勇等人早就習慣了。
王浩一直以來都是如此,做研究就是做研究,乾淨利索的進入正題,趕緊把研究做完才是正事。
其他的都不重要。
外界乃至於研究組裡,很多人都認為核聚變設計工作是一個永續性的研究,可能會持續幾年時間。
但他們卻認為……
也許,很快。
具體多快也很難說。
“若是不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大概一年……夠了吧?”肖新宇思考著做了個判斷。
“半年,差不多。”顏靜這麼樣。
羅大勇悶頭不說話,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丁志強……
他正在用力捂著腦袋,痛苦的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要加入核聚變設計組?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脫離王浩老師的魔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