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國防科技局給交流重力實驗的定義就是‘雞肋技術’。
現在換成是王浩來說,就變成提升二十幾個點很輕鬆?
王浩肯定不會亂說的。
那麼244工廠,劉雲利的團隊到底是什麼水平?
劉雲利被看的低下頭,感覺非常的尷尬、鬱悶,還是解釋了一句,“所以我們才決定和物理實驗室一起做研究……”
……
最終,王浩得到了徐保功的許諾,會給交流重力研究撥付‘高經費’。
高經費,具體有多高很難說。
但是,從工業部副部長、科技局局長嘴裡說出來,一億的經費都只是保底,具體經費數額肯定還是要討論的。
劉雲利離開的時候,都感覺腳下輕飄飄的,他剛才確實沒什麼面子,但想到馬上能有高經費,面子算得了什麼?
王浩的心情也非常不錯。
如果能從科技局拿到高經費,再找科學基金會進行撥款,實驗經費可以說就很充足了。
另一邊。
徐保功和周敏華也在談著,“看來我們還是小看了這個實驗。”
“按照王浩教授說的,能夠把反重力強度提升到三十個點以上,這項技術未來就能有應用空間了。”
周敏華也點頭道,“還是要看後續的研究,我看王浩教授的意思,應該是沒有問題。”
“我們也要把這個研究重新定義一下,找人專門的做討論。”
徐保功想了想,說道,“先讓他們實驗看看。這種研究實用性還是不強,但如果技術能達到一定標準。我們最少要在這個方向上,領先國際水平。”
……
王浩回到了酒店休息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和何毅一起去了科學基金會,他們是去參加基礎科學中心高溫超導專案的評審會。
上一次是他們申請專案,基礎科學中心的團隊做評審。
現在調換了過來。
王浩到了科學基金後以後,就直接去了邊側一樓的會議室。
裡面已經有不少人了。
這一次不用再去更多的介紹,掃上一眼就發現都是認識的人。
王浩和其他人打個招呼,寒暄一下,找了個位置坐下,沒等多久就見到了汪承林一行人。
他們一行來了八個人,明顯是一個大團隊。
汪承林也主動做了介紹,除了基礎科學中心的研究員,另外四個都是首都大學的數學教授,分別是尤宇光、呂萬同、田虹以及崔曉林。
在見到王浩時,汪承林還是感覺有些尷尬,因為他們的研究就是王浩說的方向,但見了面尷尬過去也就平淡了。
之後就直接進入專案評審會。
王浩是坐在第一排,和吳暉院士坐在一起。
吳暉小聲問道,“你覺得他們這個研究怎麼樣?”
王浩搖頭,“方向錯了。”
“我看他們的結論還是很好的。”吳暉有些不解的說道。
王浩道,“我不是針對他們,但是你看我們的研究,是結合交流重力場實驗去研究超導機制,而不是說直接去研究高溫超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