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說的很沒有道理,不可能說和某個重量級學者的研究結論相反研究就不能夠發表。
但仔細想想,還真的是很有道理!
現在不就證明王浩的研究都是正確的,自然和他的結論相反的研究,肯定就是錯誤的。
另外一點就是,大家都去關注《自然》雜誌,因為《自然》雜誌釋出了影響力巨大的內容。
為什麼不是《科學》雜誌?
還不是因為索洛恩確定讓帕森斯的論文發表,引起了國際輿論問題,導致王浩本人決定不再《科學》發表論文。
所以索洛恩被解職了,他沒有選擇只能接受。
至於帕森斯……
一個失敗者,早就已經被遺忘了。
……
在會議結束以後,王浩回到了西海大學,就開始交代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工作。
他們當年第一任務就是按照會議分配進行實驗。
王浩還希望做高磁場對疊加力場影響相關的驗證,但類似的研究並不是直接能做的,而且也需要根據疊加力場相關實驗的結論分析,去對新實驗進行設計。
另外,想要製造大規模的高磁場,就需要引入新的裝置,還需要對於整體實驗裝置進行升級。
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王浩安排了工作以後,就投入到了SMES電池的研究設計工作中。
SMES電池的設計研究,已經進入到了關鍵時期,最少是王浩認為的關鍵時期。
好多的設計工作準備都已經完成了,首先需要攻關的技術就是新型儲能線圈。
新型儲能線圈,就是SMES電池的核心。
儲能線圈是儲能、釋放裝置,自然就是電池最關鍵的組成部分,而相關的設計,最重要的有兩點,一個就是材料選擇,一個就是針對材料的擬定形態以及纏繞方式。
後者相對比較複雜,而前者的也是不容易確定的。
如果放在幾年前,材料選擇根本不是問題,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選擇。
現在就不一樣了,超導材料工業公司,生產了好幾種超過120k臨界溫度的超導材料,都可以直接用在工業上。
臨界溫度不同,材料的性態也不一樣。
有些材料能夠承載的電流強度高,但受環境影響的波動也大,臨界溫度相對也低一些。
有些材料符合後兩者要求,承載的電流強度相對低。
不過可選擇的材料還是有限的,王浩去了超導材料工業公司,只花費了一個小時就確定了一種新型材料,工業代號為‘C013,。
‘C013,的臨界溫度為147K,所能承載的電流強度也不低,也符合超導電池製造設計需求。
這個需求的基礎,指的主要是高功率‘轉變輸出,。
之後實驗組就開始進行儲能線圈的設計論證。
如果只是提升線圈的儲能效率,方法當然是有很多的,但最關鍵的是平衡儲能效率和安全穩定性問題。
儲能線圈所處的環境非常特殊,高磁場、內部持續高電流以及溫度都會帶來影響。
不管是瞬間過流、熱擾動等,都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也就是儲能線圈的失超問題。
在原來潘東
的團隊裡,梁靜葉就負責解決失超相關的問題,而王浩的團隊底層設計完善,並沒有遇到失超問題。
現在設計全新的儲能線圈,就必須要考慮檢測以及安全平衡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