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明初是老熟人了,他們一起拿了陳省身數學獎,站在了同一個頒獎臺上。
高振明只是第二次見到,而上一次見到,只是遠遠看了一眼,根本沒有說
過話。
提起高振明,必須要提到他的學生張鶴。
高振明擔心張鶴博士畢業無法找到適合的穩定高校崗位,就推薦他去了西海大學,後來才知道西海大學是有內幕訊息,提前簽了一批代數幾何學者。
所以高振明見到王浩都不知道該做什麼表情,他感覺自己是被坑了個極為優秀的學生。
王浩倒是沒什麼特別感覺,因為他和西海大學是受益方,見到高振明也熱情的說道,「張鶴非常優秀,現在他是我們計算組的核心之一,已經升到組長了。」
高振明聽到王浩的話,都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張鶴是他的優秀學生,學生的事業能夠有提升,自然是個好訊息,但提升是在西海大學,而不是首都大學。
站在老師的立場上,他應該感到高興;站在首都大學教職工的立場上,他就感覺很鬱悶了。
高振明還是搖了搖頭,說笑,「王教授,我還是要謝謝你。」
「哦?「
王浩有些不明白。
「如果今年我能夠成功的選上院士,和你的研究分不開啊!」高振明感嘆的說了一句,「代數幾何,已經不是曾經的代數幾何了。「
王浩頓時明白過來。
今年的院士增選,因為他的參加導致其他數學學者受到影響,但因為他的微觀性態研究,卻讓代數幾何領域學者大大受益。
高振明是代數幾何領域的頂尖學者,甚至說,放在世界上都能排上名次。
以前的時候,代數幾何只是小領域,各種大類的國際數學獎項都很少見到代數幾何的學者。
現在不同了。
代數幾何成為了「超導領域的應用數學「,代數幾何學者的地位大大提升,頂尖代數幾何學者自然是天然的受益人。
高振明確實是頂尖級別的代數幾何學者,但放在以前,他想透過院士增選還是很不容易,因為代數幾何是小眾學科,研究對於應用也沒什麼貢獻。
現在伴隨著學科地位提升,他個人的學術地位大大提升,選上院士的機率也就大大增加。
王浩笑道,「高教授,你太客氣了,代數幾何本來就是很好的領域,現在能走到這一步,憑藉的也是你個人的能力。」
兩人就著話題談了起來。
高振明對於代數幾何方向,在超導理論機制的應用以及理論研究感方向興趣。
王浩道,「卡切爾正在做半拓撲微觀形態表達的簡化工作,我覺得,高教授,你也可以考慮做這個方向的研究。」
「你們是一起研究嗎?」高振明感興趣的問道。
王浩道,「我和林伯涵、卡切爾一起研究,主要是希望能在理論上有突破,半拓撲微觀形態領域,我認為,還是拓撲學結合代數幾何,兩個學科聯絡在一起更容易。」
後面一句話讓高振明很不理解,他也對微觀形態表達的簡化有過研究,發現只需要代數幾何就好。
另外,代數幾何聯絡拓撲學,簡直都有些不可想象,因為兩者並不存在直接的關聯。
微觀形態的研究也是半拓撲的表達,而那是底層理論的研究,後續再進行聯絡就找不到方向了。
高振明問道,「你們的研究有成果嗎?」
「有一點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