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從事量子物理研究的學者數量很少,幾乎都集中在幾個專業的研究機構,而從事理論物理研究的就更加稀少了,都可以說是鳳毛稜角。
不管是任何一種物理理論,國內都很難找到從事專業研究的年輕學者。
這些都是粒子對撞機專案出現很多反對聲的原因。
當然也有支持者。
比如,胡厚榮院士。
作為科學院的物理院士,高能所的院士之一,胡厚榮是超大型粒子對撞機專案的主要發起和支持者。
他一直呼籲要建造世界最大型的粒子對撞機,以新型的粒子對撞機為中心,來發展研究量子物理,近而慢慢趕超國際的研究。
胡厚榮為此不斷的奔走,自然也就找到了王浩的頭上。
胡厚榮注意到了王浩的研究,讓國際物理界震動的研究,影響力自然是很大的,他給王浩發了郵件,邀請王浩進行線上交流。
王浩看到了郵件就聯絡了胡厚榮,約定時間和對方進行線上通話。
連結,接通。
胡厚榮滿心笑容的恭喜了王浩最新的研究,然後就和王浩說起了粒子物理研究的重要性,“我們國家也應該要支援這方面的研究。”
“研究最底層的物理,是基礎科學中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在這方面很落後,阮暉組了個團隊,勉強湊出了二十幾個人……”
他說著苦笑搖頭,“王教授,你應該支援粒子對撞專案吧?“
在胡厚榮想來,王浩根本沒有不支援的理由。
王浩做的研究就是粒子物理的內容,而且他的研究還能夠得到實驗驗證,顯然不是類似於弦理論的純理論物理。
他的研究是需要大型實驗來驗證的,自然會支援粒子對撞機專案。
如果國內擁有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對撞機,以後有什麼相關的研究都可以進行實驗驗證。
王浩有些莫名其妙的回道,“胡院士,你這個問題太突然了,我沒有考慮過。”
“哦?很突然嗎?“胡厚榮有些意外。
王浩搖頭道,“我從來沒考慮過。我的這個研究只是臨時起意,是邱成文教授建議我研究楊米爾斯方程,所以我結合自己原來的理論就研究了一下。”
“說句實話,歐洲那邊驗證我的研究,我自己都感到意外。”
“粒子對撞機專案和我應該沒什麼關係,我並不做這方面的研究。”
胡厚榮聽的扯了扯嘴角,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對方說自己不是專業從事這方面研究,也只是聽從建議,研究了一下楊米爾斯方程,然後就有了震動國際的大成果?
這也太打擊人了!
胡厚榮倒是沒有反駁或質問,因為他知道王浩說的很可能是事實。
王浩的主要研究都是數學內容,包括哥德巴赫猜想,包括NS方程,即便牽扯到物理,也是超導的機制研究,和粒子物理似乎關係都不大。
這次的研究很可能就是臨時起意,對於楊米爾斯方程進行了思考……
然後,成果就有了!
胡厚榮繼續想著還是感覺很鬱悶,他代入的想了想,如果自己有王浩的天才程度,確實不用考慮什麼粒子對撞機專案。
實驗?
根本不需要!
做一下數學計算,稍稍研究下理論,一個站在高處的理論物理學家,提前能預測出實驗結果了,為什麼還要“費心費力“的去做實驗呢?
有一大群實驗物理學家,會倒貼經費爭著搶著幫忙做實驗驗證啊!
“唉~~”
胡厚榮最後還是嘆了口氣,“王教授,(本章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