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間的黃金時間,國內最受關注的新聞頻道,針對王浩的研究給出了一段簡短的報道。
“西海大學的王浩教授根據楊米爾斯方程,推匯出特定能量區間的異常,歐洲核子ATLAS實驗組證實了他的研究。
王浩教授的最新研究,可能會發展出新的物理理論,推動人類對於微觀物理的近一步研究和發展……”
簡單的一句話報道,放在黃金時段的新聞欄目中,就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王浩登上過幾次黃金時段新聞報道,其中有兩次都是超過三分鐘的報道,包括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以及去年獲得國際上的菲爾茲獎。
這兩項是值得大肆報道的。
哥德巴赫猜想在國內的影響力比較大,小學教科書上都有相關的介紹,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肯定是要大肆宣傳的。
王浩獲得菲爾茲獎就更要宣傳了,他成為了國內第一個獲得菲爾茲獎的學者。
現在的報道還是相對比較保守的。
這主要是因為研究還沒有公開,就只是網路上發表了內容,似乎是做了一個‘計算預言“性質的研究,接下來就被歐洲核子組織的實驗證實了。
黃金時段的新聞報道還是要謹慎的,做出報道也主要是因為國際影響力巨大。
歐洲核子組織的新實驗影響力本來就很大。
他們的實驗認為最大的成果是找到了更多的希格斯玻色子訊號,就能夠以此對於希格斯玻色子的衰變進行研究,卻完全沒有想到實驗的一個小發現,竟然證實了王浩釋出在網路上的研究。
這個事情聽起來就很有意思,深入思考則讓人對於王浩的研究非常期待。
之前還沒有出現能夠對於粒子對撞實驗結果的預測性研究。
哪怕七十年前就已經有了希格斯理論,但做出再多的理論研究也無法預測希格斯粒子究竟會出現哪一個能量區間。
王浩的研究則不同,他直接計算出了能量區間。
很多人以此就判斷他的研究是正確,好多人都等待著他的論文以及研究成果報告。
國內對此也非常關注。
在量子物理方面的研究來說,國內是相對落後的,甚至比其他領域落後的更多,這個領域九成九以上的成果,都來自國外科學家以及實驗組。
國內是近三十年來才開始了研究,大部分憑藉的都是正負電子對撞機,但也只是在實驗方面取得了進展,而理論研究根本沒有絲毫進展,甚至連參與都沒有。
現在王浩依靠計算提前預測粒子對撞實驗的結果,就說明肯定在理論研究上有突破,可以說已經超過了國內的所有量子物理領域的理論學者。
這聽起來有些悲哀,但卻是事實。
好多相關領域的人士,重新關注起了粒子物理相關的研究。
國內這方面的研究一直討論個不停,也產生了很多的爭議,因為粒子物理相關的研究,實驗方面需要的投入非常巨大。
建造新型粒子對撞機的專案走走停停,討論了十幾年都沒有確定的結果。
這是個最高達到千億投資的超大型專案。
國內新型粒子對撞機專案,已經確定好了建造的地點,甚至針對專案已經進行了趨於完善的論證,只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援,就可以開始建造工作。
但因為專案投入非常巨大,反對的聲音持續不停。
科研大型專案就是這樣的。
因為每一年國家撥付給科研領域的經費是有限的,某一個專案拿到了大量的經費,其他領域的經費肯定會受到影響。
如果一個粒子對撞機專案拿走了幾百億的經費,好多其他領域專案申請都不會透過。
這是專案有很多反對聲音的原因之一。
另外,有一些頂級的學者(本章未完!
第二百三十章 承壓測試?論文和報告,保羅菲爾:湮滅理論是虛假的騙局!
認為,國內沒有足夠的物理學家參與專案,粒子對撞機建造出來,也等於是給國外做嫁衣。
這也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