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下一個……
媒體記者們可不都是友好的,有個《新聞週刊》的記者,名字叫做侯立軍,最是擅長依靠‘挖陷阱’、‘找問題’來製造輿論熱點。
侯立軍還是第一次來採訪學者,採訪科學研究成果,但也想到了該怎麼提問,得到了開口機會馬上道,“王浩教授,請問你的研究,目的只是為了找梅森素數嗎?”
一個‘只’字,讓問話聽起來有些怪異。
王浩微微皺了皺眉,還是說道,“準確的說,最初做這個研究只是一個對有效與無關進位演算法的應用,那是我的一個演算法研究。”
“有個朋友叫帕德里克羅什,他提議說,可以把演算法應用在尋找梅森素數上,我認為他的想法很不錯,就認真研究了一下。”
侯立軍繼續追問道,“如果你的研究目的,只是為了尋找梅森素數,那麼究竟有什麼意義呢?我們不是數學家,但也知道,梅森素數都是一些超大的數字,幾百萬位、幾千萬位,和現實完全脫離。”
好多記者都認出了侯立軍,私下說著對方善於製造陷阱、引導輿論,同時也想看看王浩究竟會怎麼回答。
“有什麼意義?”
王浩反倒是笑了出來,“這位記者朋友,你的問題真的很好笑。我覺得,我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你不僅僅是質疑我的研究,也是在質疑GIMPS,質疑全世界許多數學家的工作,甚至是在質疑數學這門學科的存在意義。”
王浩道,“我們這一代讀小學的時候,課本上都有一個有關陳景潤先生的故事,他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推進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也就是證明‘1+2’。”
“你的問題同樣適用。哪怕是證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證明出了‘1+1’又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你這不僅僅是質疑我的研究,你是站在了數學、科技發展的對立面兒啊!”
“啪啪~~”
記者群中頓時爆發出了呼聲和掌聲。
王浩說的幾句回答都非常的簡潔,也沒有對問題直接做出回應,但他舉的例子都很有說服力。
尋找梅森素數的研究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證明各種數學猜想證明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絕大部分高深數學的研究,聯絡現實都是沒有意義的,但許多世界最頂尖的高智商天才,都從事基礎數學的研究,因為數學基礎的發展才是科學發展的根本。
科學,技術。
科學是技術發展的支撐,而數學理論就是科學發展的支撐,科學比技術研究難度高,數學理論研究,則是難度最高的。
正因為如此,從事數學理論研究工作的學者,才會站在學術金字塔的最頂端。
……
新聞釋出會結束。
記者們紛紛回去寫稿,校園裡才終於安靜了一些。
侯立軍也是寫稿大眾中的一員,他回去以後看著採訪記錄,怎麼想都很不甘心,因為他在採訪過程中丟了臉。
在做出提問的時候,他只是想著讓對方回答一下,挖個‘小坑’搞個小娛樂報道,結果對方直接說他站在了科學的對立面,還贏得了好多記者同行的支援和掌聲。
侯立軍越想就越不甘心,換做是一個功成名就的學者也就罷了,但對方只是個小年輕,有一點成果就覺得很了不起嗎?
在數學的研究上,對方確實是無可指摘,但拋開研究的因素,其他方面就不一定了。
侯立軍立刻查起了王浩的資料,只要稍稍的一查就能知道一個新聞東港材料實驗室事件。
這個事件放在輿論上,只是引起了一些議論,並沒有達到多火爆的程度,但只要吹毛求疵認真的去分析,卻能找到其中可指摘之處。
作為一個善於抓輿論熱點撰寫新聞內容的記者,侯立軍有著非常高的‘職業水準’,馬上想到了該去哪個方向切入去寫。
當時東港的實驗室可是損失了一千萬以上!
如果放在普通人工作中,因為個人失誤給公司帶來千萬級別的損失,只是被辭退就過去了嗎?
當然不是,當事人可能還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但是,東港大學就只是辭退了王浩,並沒有其他的處罰,王浩也只是‘跳了個槽’,從東港大學離開去了西海大學,繼續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對個人一點影響都沒有。
當然了。
侯立軍也知道肯定會有影響,從體制內的教職變成了臨時工合同,可以說是有本質的區別,但一般人不會想的那麼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