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記者也非常的不滿,他們覺得王浩是在耍大牌,但對此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來的時候,計算機實驗室對外就明確的說,要等梅森數檢測結果出來以後,王浩才會公開接受採訪。
也正因為如此,記者們就更加的期待,他們都知道,王浩肯定會談大眾最關心的‘成果’問題。
前來的記者人數比較多,採訪就安排在了大教室裡。
王浩坐在講臺的正中央,看著坐在位置上的記者們,他有種像是給學生講課的既視感,而講臺上掛著的各種聲音裝置,以及兩側架起的攝像機,又有一種明星參加釋出會的感覺。
張志強像是助手一樣坐在旁邊,他是給王浩充當策應的,順便代表計算機實驗室露個臉。
新聞採訪正式開始。
一個靠右側的記者首先開口提問,“王浩教授,梅森數科學實驗室連續找到了五個梅森素數,很多人都關心的是,你是不是已經找到了梅森素數的規律?是不是能夠把梅森素數全部找出來?”
王浩搖頭道,“我確實找到了一些梅森素數的規律,但我的研究並沒有覆蓋所有的梅森素數,所以,從數學角度上來講是不完善的。”
下一個記者直接問道,“王浩教授,可不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你的成果嗎?”
“當然可以。”
王浩人認真解釋起來,“我根據對梅森素數的研究,塑造出了兩個函式,以此覆蓋出了一部分梅森素數,比例大概有三分之二左右。”
“兩個函式是這樣的。”
王浩找到了一點講課的感覺,他拿起了粉筆,轉身到黑板上畫了個立體座標,並畫出了個函式影象,但因為畫圖水平有限,函式影象又有些複雜,連續修改了很多次依然不滿意,最後只能搖了搖頭,又畫出了另外一個簡單一些的函式圖。
“這就是我所塑造出的兩個函式,一個是計算函式,另一個是判定函式。”
“我們可以看到在判定函式內部是包含很多區域的。”
“而這些區域的座標點,距離邊緣越近,我認為,相對應的梅森數的素性就會越強,也有一種可能是,它本身就是梅森素數。”
“處在判定最邊緣的座標點,只要對應梅森數,就一定會是梅森素數。”
王浩說著回過身,認真道,“剛才我提到了素性這個詞,在數字中,素數就是素數,非素數就是個非素數,但我的研究中,對於素性的定義是,能分解的因子越少,素性越高……”
“大家可以這樣去理解,比如,9的素性就要比12強,因為9的因子只有3,而12的因子有3和2。”
“巴拉巴拉~~~”
王浩進入了教學狀態,開始認真講起了自己的研究,他不是在說明研究的詳細內容,就只是給大家做個介紹而已。
旁邊站著的一排教授們聽的津津有味,覺得自己都已經理解了。
中間的記者們則都聽的發愣,他們的中哪怕學歷高一些的,也只是上的大學好一些,總歸都是媒體類、新聞類畢業,要麼也肯定是文科專業,即便少數是工科畢業生,牽扯到複雜數學也只能舉手投降。
王浩講了個開始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聽不下去了,只想著用攝像機、錄音筆記錄下來,回去以後慢慢的整理研究,要麼就直接全部發到報道里。
有人心裡也苦澀不已,“我明明就是來採訪的,怎麼聽起了數學課?而且旁邊人都聽的好認真……”
“如果我被看出完全聽不懂,會不會被鄙視文化水平低?”
“一定要裝出聽懂的樣子!”
好多記者都這麼想。
教室裡頓時出現了很詭異的情況,明明是新聞採訪活動,就好像變成了數學的課堂,而且臺下每一個人都聽的很認真,還跟著頻頻點頭。
這種氣氛也讓作為老師的王浩很有成就感。
看看!
能讓新聞記者聽懂自己說的數學內容,誰能做到?
他講的更有精神了。
這‘一堂課’持續了大概有二十多分鐘,直到有記者實在忍不住,趁著個空隙打斷提問,王浩才終於結束了‘教學’。
有些遺憾,還沒講完!
好多認真聽了的記者都感覺沒精神了,但採訪的職業工作還是讓他們知道怎麼做。
當採訪繼續正常進行,記者們都有點‘害怕’了,發現王浩有講解數學的趨勢,就趕緊喊上一句,“我沒問題了。”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