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龍追問,“揚哥,什麼問題,什麼問題?”
陳揚指了指歡迎隊伍,笑道:“我跟你們打賭,再過兩三天,他們就笑不起來了。到時候,他們差不多會哭起來的。”
三人再怎麼追問,陳揚就是不說,為什麼笑會變成哭。
臘月十三,本是個普通的日子。
但在陳蔡鄉一帶,這個日子又比較特殊。
這一天,鄉里也就是原來的公社,要召開一次幹部大會。
參加大會的人,包括鄉村兩級幹部,全體黨員,以及生產小隊隊長,也就是現在的村民組長。
大會的主要內容,應該有四個部分。
一是總結今年的工作。
二是佈置明年的工作。
三是獎勵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四是分配縣裡下撥的救濟款和救濟糧及其他救濟物資。
其中第四部分是重頭戲,說到第四部分時,各村幹部都豎起耳朵聽得認認真真。
一般說來,全鄉十幾個村,按平均主義的辦法,大家都能分到一些。有多有少,但差距不是很大。
如果差距大了,那非吵起來不可,吵急了打起來也有。
各村的救濟數量,最終是要公佈的。
哪個村分少了,虧吃大了,會被群眾罵作孬貨,指著鼻子罵。
今年的大會,就出了一個大新聞。
其他村都分到了一定數量的救濟。
唯獨陳家村沒有,救濟款、救濟糧和其他救濟物資,一點也沒有。
理由很簡單,縣裡有規定,像陳家村這樣先富起來的先進村,不應該享受救濟。
換句話講,就是先進村不需要救濟。
支書陳生梅傻了,代理主任蔡福滿傻了,參加大會的陳家村其他幹部都傻了。
大會結束,其他村的幹部歡呼著離開。
陳生梅和蔡福滿他們如夢初醒。
大家紛紛去找鄉領導。
但事實已難以改變,上面撥下來的救濟就那麼多,不可能從人家嘴裡把肉挖出來。
陳生梅和蔡福滿他們發愁,回去怎麼向村民們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