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時間,袁世凱連拔十數城,幾乎是摧枯拉朽地剿滅了欒振坤手下二十萬軍隊。
並且一炮炸死了欒振坤。
清廷雖然已腐朽不堪,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是等閒之輩有資格輕易冒犯的。
剿滅了欒振坤勢力後,袁世凱班師回朝,被朝廷加封為超一品三等忠勇伯,但實則是明升暗降,被削弱了軍權。
北洋一派在李鴻章死後群龍無首,而袁世凱隱隱有統一北洋派系的態勢,朝中幾位執掌大權的大臣們,自然不可能眼睜睜看著袁世凱做大。
這一次派袁世凱去剿滅叛賊,實則是一次試探。
袁世凱心裡也很清楚,現在還沒到他冒頭的時候。
一次轟轟烈烈的剿逆,雖然亮出了清廷的肌肉,震懾了一些人。
但也同時讓一些有心之人,看出了清廷內部的混亂和虛弱。
前文說過,宗人府選擇讓恭親王繼位。
按照國法,宗人府有這個權力,旁人無從干涉。
但慶親王也不是什麼易於之輩,他掌握了朝廷財政大權。
慈禧死之前,這慶親王便是慈禧的“錢袋子”。
戶部幾乎牢牢掌握在他手中,手下也有許多朝中大臣支援。
如今朝中這恭、慶兩黨鬥得不可開交,勢同水火。
甚至,朝廷隱隱有分裂兩朝的跡象。
當然,這種事發生的機率很小。
但不管是恭親王還是順親王繼位,都無法阻住大清日赴西山了。
自白蓮教欒振坤被剿滅後沒多久,沉寂了幾十年的天地會,也開始舉旗造反。
而且勢頭要比白蓮教強得多。
天地會這次造反始於雲南。
這些天地會的反賊乃是三十多年前,在廣西建立‘大成國’的那些天地會反賊的餘孽。
與黑旗軍也有一些聯絡。
劉永福到底只是想餘恪和張之洞一起造反的盟友,和餘恪、張之洞穿不進一條褲子。
他被天地會的舊友說動,要和天地會一起舉旗造反。
甚至跑來勸說餘恪張之洞一起。
但餘張二人沒有同意。
時間來到一八八九年三月,慈禧死後的第十五個月。
天地會造反大業,也終於以失敗落幕。
天地會有二十多萬大軍。
即便餘恪張之洞與之暗中交易軍火,天地會持有的槍支者也才兩三萬。
而且天地會各種後勤補給都跟不上。
內部山頭林立,紀律不嚴,管理混亂。
除了劉永福手下的黑旗軍,其餘者和之前白蓮教的烏合之眾沒有什麼不同。
餘恪和張之洞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沒有選擇和天地會一起舉事。
天地會舉旗一個多月,朝廷便派來了大軍圍剿。
主力軍隊是北洋新軍,其他各地州府武備軍從旁協助。
北洋新軍戰力不俗,用的都是從西洋買來的最先進槍械火炮,且戰鬥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