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會雖然來勢洶洶,但也不是其對手。
僅僅半年時間,便被北洋新軍擊敗,散落各處,潰不成軍。
之後朝廷花了兩個多月,就將天地會徹底澆滅。
劉永福見大勢已去想撤回兩廣,希望張之洞和餘恪看在曾經的情分上拉他一把。
張之洞和餘恪商量過後同意了,但劉永福的黑旗軍得打散編入新軍,且劉永福要擔任第九團的團長。
劉永福不得不答應。
天地會雖然戰敗了,但也極大地削弱了清廷的軍事力量,並且進一步暴露了清廷虛弱的事實。
北洋新軍在白蓮教造反之前,共計有五萬人,槍支彈藥充足,有火炮五百門。
而在剿滅了天地會後,北洋新軍只剩下三萬出頭,而且火炮也損毀或遺失了兩百多門
不過,這段時間張之洞雖然明面上沒有舉事,但他一直沒有聽從朝廷的任何號令。
在朝廷諸位執政大臣眼中,張之洞恐怕與反賊沒有任何區別。
不僅張之洞。
許多封疆大吏和地方武備軍將領,也跟張之洞一樣,起了二心。
既不聽調也不聽宣,將朝廷的政令當做狗屁。
雖然這些封疆大吏和地方武備軍將領沒有明著造反,他們只是在等待一個時機,等待一個帶頭者而已。
清廷的壽命已經盡了。
一八八九年六月,新疆總督劉錦裂土封侯,自號西北王。
隨之而來的眾多地區的封疆大吏也跟著舉起了造反大旗,不是自封將軍就是自封王侯。
而張之洞和餘恪也向世人宣告,反逆清廷統治,建立了一個名為南國的政權。
只是與其他造反者不同的是,張之洞和餘恪並沒有自封為王侯,而是建立了一個他人看不太懂的黨派。(PS:這裡不能細寫,會封的)
相比於其它造反勢力,餘恪這一支更加穩固和強大。
畢竟餘恪早在兩三年前就著手準備造反了,時間上比其他人早了很多。
又過了兩個月,餘恪先後率領新軍攻陷了雲南省和貴州省。
這兩省由於之前天地會造反,導致地廣人稀,兩省境內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勢力存在。
幾乎不費一兵一卒,餘恪就成功將這兩省納入了南國的版圖中。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南國沒再繼續擴張。
而是努力消化得來地盤。
穩固內部,招攬人才,頒佈法典,收納流民,修築城牆,規劃經濟,發展商業農業,技術革新……
期間有其他勢力領兵來犯,卻被南國的軍隊輕而易舉擊敗,並且理所當然地接收了對方的地盤。
這時人們才發現,原來南國的實力要比其他勢力強得多。
造反大業已經完成了大半,行百里者半九十,餘恪自然不會半途而廢。
但三年之期眼看臨近,餘恪還是準備先前往下一個世界,尋找長生的辦法。
一八八九年九月,餘恪回到家中陪了家人兩天後,將一百天運提交給天舟。
隨後只見整個世界如同定格一般靜止褪色,像在瞬間變成了一張灰色的照片。
餘恪也跟著眼前一黑,昏迷了過去。
再醒來時,他發現自己所處的地方,並非是預想中的那片海洋。
而是身處於一片林影稀疏的樹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