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味著張、餘二人在兩廣的事業更加穩定了。
至少在戰火波及到兩廣之前,不會再愁銀子花。
但別人給的錢,畢竟比不上自己賺的錢花起來更自在。
張之洞曾想著嘗試將橡膠廠的各種產品賣到國外,但結果並不理想。
餘恪得知後才突然明白,橡膠廠缺少的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
想明白這一點後,餘恪很快就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首先必須是生活必需品,且並不容易很難仿製。
這樣的產品,且是橡膠製品的產品,餘恪腦子裡有不少。
一、橡膠水壺。
這種產品最大的難點臨時去除橡膠的氣味。
橡膠水壺相比起其它材料製成的儲水產品有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不易損壞而且便攜。
只要解決了異味的問題,就不怕沒有銷路。
甚至這種產品可以作為軍需品,賣給國外許多國家的軍隊。
這一點就要靠張之洞來解決了。
想到就做。驚喜的是,僅僅花了幾天時間,餘恪就找到了去除異味的方法!
無異味的橡膠水壺產出後,很快就在國外開啟了銷路。
連帶著餘恪橡膠廠的其它產品的銷量,也提升了不少。
橡膠廠的月盈利翻了幾番,從七八千兩白銀提升到了兩三萬兩白銀。
橡膠廠的規模也越做越大,以至於原本那一千五粵武備軍都有些不夠用。
不得不再從附近幾個縣招募一些工人來。
餘恪在蓮花縣呆了將近半年,等橡膠廠的生意穩定後,才回到廣州。
這半年來,華夏大地上發生了許多事。
首先是白蓮教。
在河南舉事的那一支白蓮教義軍失敗了。
倒並非清廷出手剿滅,而是這支白蓮教義軍自行分崩離析了。
河南白蓮教的壇主李豐以三萬人馬圍住了洛陽城,陷入僵持,但圍了一個月也依舊沒能攻下洛陽。
畢竟這三萬人馬大部分都只是被驅趕而來的災民而已,並沒有什麼戰鬥力。
圍了洛陽城一個月,這三萬人馬糧草供應不足,災民也成片成片的餓死,甚至由於屍體處理不當,產生了瘟疫。
三萬人馬一個月後就只剩下不到五千。
大部分人馬向其他地區逃散了,少部分白蓮教的教徒依舊在死撐。
洛陽城內守軍見白蓮教大勢已去,八百官兵在洛陽城守將武翀的帶領下主動出擊。
擊潰了剩餘的白蓮教眾,並活捉了壇主李豐。
而這時山西的白蓮教壇主欒振坤,帶著五萬人馬姍姍來遲,再次圍住了洛陽城,攻城三日始終沒能拿下洛陽,便又退了回去。
說到山西的白蓮教,這教主欒振坤倒是有些本事,不到兩月時間便將山西大部分城池攻陷。
手下人馬也發展到了二十萬,甚至組建出了五千騎兵,三千火槍兵。
實力大增後,欒振坤自封晉王。
欒振坤這麼做,立刻觸及到了朝廷的底線。朝廷再也無法坐視不理。
軍機處諸位大臣達成了統一的意見,讓袁世凱率領手下北洋新軍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