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的地形因為中間有岩石層承重,卻可以做到相安無事。
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隨隨便便往下挖個十幾二十米,就能建個墓的。
像趙胡的南越國君墓,之所以能挖那麼深,就是因為他的墓一半都是建在岩石層裡。
是挖到了地下近二十米深的岩石層後,依靠著岩石層,往裡鑿出了個墓室,並且用了大量的石塊。
據統計,整個南越國君墓,用了七百多塊兩米長的巨石來做牆壁、承重、頂蓋,這才避免塌陷的危險,才能儲存兩千年還那麼堅固。
即便如此,南越國墓的一半範圍,也是直接用的岩石層當承重。
對華夏人來說,這就是以千年為單位積累下來的施工經驗。
全世界,只有華夏古代貴族的墓穴,能夠埋的這麼深。
帝王級別的陵寢,都是在1520米的土層,甚至有的時候會深入到20多米!
這,都是歷代專門挖陵寢的人,一代代總結出來的經驗!
就是,這些會建帝陵的人才,到現在基本已經絕跡了,技術也早就全失傳了。
不過就算有技術,在現代也沒啥用了。
現在都是火化。
不管生前地位多顯赫,多牛逼。
死後只有那個小盒子才是永遠的家。
最多,也就只能選選死後葬在哪個公墓。
頂天了,算你是牛逼到不行,能葬進八寶山公墓,那墓地也就幾個平方。
而且下挖一米都不到。
這種在地下十幾米的地方建地宮的技術,在現代已經失去意義了。
“怎麼說,先清理主墓室嗎?”
“那必須的啊!”
柯教授與李春潮相似一笑。
一座墓室,肯定是主墓室最重要了!
李春潮乾咳了一聲,故作嚴肅的說道:“考慮到這座墓遭受到了嚴重盜掘,被盜了七百多件文物,主墓室絕對是重災區。”
“所以我們先發掘主墓室吧!”
“大家都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