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潮胸有成竹。
“之前我們已經考察過了。”
“墓室由主室和北1、北2、南1、南2四個側室構成的。”
“從上面的勘查情況來看,墓室均為木石結構,平面呈長方形。”
“墓室頂部鋪南北向的棚木,四壁均為石砌,石層間夾有方木。”
“墓室的北、南、西三面與墓壙間為土坯與碎石混合砌築。”
“主室與側室、相鄰側室間均以土坯與碎石砌壁相隔,主室與側室間有通道相連。”
“簡單地說,就是每一間墓室都與主墓室相連,並且墓室的上方,用來封頂的全部都是棚木。”
“我們沒必要走墓門,只需要將各個墓室上方封頂的棚木都取掉,然後像發掘土坑豎穴墓一樣,直接作業就行!”
理解!
孔建文點點頭。
這操作他熟啊!
就和發掘大部分先秦時期的墓葬一樣,直接從上往下挖,然後挖到頂蓋板後,掀開蓋板,就直接進入墓室,可以開工了!
這方面,社科院考古所絕對夠專業。
“行,那就這麼辦吧!”
這座墓並不深,從地表到墓室棚木頂,大概也就只有兩三米而已。
而墓室的深度,根據甬道和照牆的高度來判斷,大概也就在2米到2.26米左右。
這算是一座比較好挖的墓了。
得力於這是一座吐谷渾部落的墓,而非漢墓。
所以哪怕是吐谷渾部落的貴族,乃至王族,他們也沒有像中原貴族那樣的習慣,動輒就是往地下挖十幾米深。
嗯,可能也有沒那個技術有關係吧。
想要在地底十幾米深的地方,開鑿出一片一兩百平方米的中空墓室,這可是個技術活。
怎麼保證上面十幾米厚的土層,能夠不塌陷?
這是一個極其考驗選址水平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古人看重“風水寶地”,一方面是真的有玄學的加成。
一方面也是要注意地形。
有的地形,你下挖十幾米,絕對會塌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