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婦好墓裡,有大量鴞形狀的物品。
這說明在那個時候,鴞是一種神聖,甚至是備受追捧的動物,才會出現在青銅器上。
畢竟那個年代還是圖騰時期,不同部落有不同的圖騰動物,就會大量以圖騰的方式出現在青銅器上。
值得一提的是,秦國,或者說贏姓部族的圖騰,也和玄鳥有關,是由“玄鳥殞卵“
雙手供奉”和”禾苗”三部分組成。
但是秦圖騰裡的“玄鳥”,可並非是鴞,而是鷂子,也就是雀鷹,一種似雀似鷹的動物。
《史記.秦本紀》說:“大費左舜,調訓鳥獸,鳥獸多訓服,是為伯益。”
大費是秦族祖先,也是養鷂人的祖先,青鷂是秦族人的保護神。
因為秦國人在進行農業勞作的時候,需要馴養青鷂,來幫他們守護穀子成熟。
農產能不能豐收,全靠青鷂的守護。
所以秦國的圖騰以“鷂”“雙手供奉”和”禾苗”三部分組成。
但是,在秦國人眼裡,青鷂也是“玄鳥”,他們自己對圖騰的解釋,就是“玄鳥殞卵”。
而秦國雖然建立的比較晚,但是老贏家是妥妥的上古八大姓,乃是顓頊之後。
贏姓的始祖伯益,與商朝的始祖契,夏朝的始祖禹都是同一時代就存在的人物。
這說明三個部落,至少在文化上應該是同源的,他們對“玄鳥”的概念應該也是一樣的。
那為什麼贏家的玄鳥,和商代的玄鳥,卻明顯不是一種動物呢?
推論到此,一個猜想就誕生了。
或許“玄鳥”在上古時期,應該是一種統稱,而非是單獨形容某一種鳥類的。
只要本部族覺得,這種鳥是守護神,那就可以叫“玄鳥”!
因此,有不少學者都認為,在婦好墓裡大量出現了鴞形狀的物品,這說明在商時期,“鴞”就是商部族的玄鳥!
也就是說,商人是一直將“貓頭鷹”當做本部族守護神、圖騰的。
至於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那就有待研究了。
至少商代甲骨文中出現的“夢梟鳥”“受梟又(佑)”等文字,是表達了鴞類的出現是戰爭中的上吉之兆。
作為一個好戰民族,商人給“鴞”賦予了“遇戰大吉”的寓意,也許就是鴞成為玄鳥的原因吧。
話題說回來。
在南越王的墓裡,發現有鴞造型的青銅器,還是一件十分特別的事情。
以鴞為造型打造的青銅器,多見於秦漢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