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這位南越王還是位熱愛燒烤擼串的君主啊!”
趴在滑輪木板上的廣州考古所研究員姜御,雙手捧著個方方正正的青銅器,神色中充滿了調侃的意味。
在他手上拿著的,是一個“烤爐”。
沒錯,就是現代人思維中的烤爐。
這個方形銅烤爐,爐平面略呈長方形,中部稍凹,四角上翹,底面有一定的弧度。
底四角各有一隻鴞“託舉”起整個烤爐。
造型精美特別,且頗為有趣。
就是可惜,在這個烤爐上疊壓了一個陶壺,將這個烤爐壓癟了。
不過即便是癟了,也能看得出來,在烤爐的四邊有迴廊形遮沿,內有銅柱支撐,有鋪首,兩側有穿系。
說明這個烤爐在使用時,是可以用鐵鏈吊系起來的,並非是放在地面上,然後燒烤的。
應該是要在地上架火,然後再用木頭做個支撐,將烤爐架在火上進行烹飪。
可惜,這個烤爐的鏽蝕情況也很嚴重,烤爐器身上的紋飾已經被鏽蝕了,剩下一片銅綠。
只有平沿處,還剩下一些蟠螭紋。
倒是那四支“託舉”烤爐的鴞,還挺好看的,非常呆萌。
鴞,其實就是貓頭鷹。
這玩意在婦好墓裡就曾經大量出土,在中商和晚商文化出土的青銅器中,也大量發現鴞造型的青銅器。
有專家學者推斷,鴞也就是貓頭鷹,這玩意在商代,也許就是所謂的“玄鳥”。
眾所周知,商人對自己的來源,認為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一個叫簡狄的女人,吞服“玄鳥”下的蛋後,懷孕生下一個兒子叫契。契,即是閼伯,就是傳說中的商之始祖。
在華夏上古時代,以神話傳說來敘述本部族起源的,乃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就是一種誇張化,為統治者增加神學色彩,維持權威性和統治力的手段。
自此之後,商人的圖騰便是玄鳥。
不過不同商文化時期的玄鳥,造型也不同。
就和龍一樣,從最早期沒有腳和角,和泥鰍、蛇差不多,經過多次演變之後,才變成後世常見的龍形象。
一部分學者也認為,商代所謂的“玄鳥”,可能就是脫胎於貓頭鷹,也就是鴞。
因為鴞這玩意在後世,也就是商周秦漢之後,是一種“惡鳥”,並非是啥吉祥物。
但是在商代,乃至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鴞卻不是“惡鳥”,頻繁出現在青銅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