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文峰塔M1號墓出土的鼎上,有“曾”字銘文,可以確定這是一座曾侯級別的墓。
而曾侯的血脈來源,又可以透過季怠刻在戈上的銘文,確定是姬姓的諸侯國。
現在墓中新出土的編鐘,又發現了曾侯將自己祖宗“南公”是如何開創曾國的經過,刻在了鐘上。
而這位“南公”,陳翰和李教授,又透過銘文推斷,應該是大名鼎鼎的文王四友,南宮适!
那麼,將這些線索全部串聯起來。
就可以將史料中缺失了的部分,填補上!
如果陳翰和李教授的考釋是正確的,這“伯適”真的是南宮适。
那說明南宮适和文王、武王同為姬姓。
這也不奇怪,畢竟文王四友在文王還沒準備伐商的時候,就在周國當大臣了。
周國並不是從石頭裡突然蹦出來的。
周部落誕生於商早期,到商中期已經成為了商朝屬下一強大方國。
在文王之前,周已經傳承了很多代了。
而那個世卿世祿的時代,能在周國做大臣,肯定是貴族,而周國的貴族,肯定得和姬姓沾點關係。
就像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卿,大部分也都是本國的遠親公族,或者祖上是某個諸侯國的公族,因為政治鬥爭失敗,跑到了其他諸侯國發展。
比如晉國,六百年來有十一個家族擔任六卿。
其中六個家族屬於晉國公族,三個是周朝公族,都是姬姓的。
只有範氏是祁姓,趙氏出自嬴姓,不是姬姓出身。
現在透過銘文給出的線索倒推。
南宮适作為西周初期的一位重臣,出身於姬姓合理嗎?
合理,那可太合理了!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南宮适能成為文、武王的左膀右臂。
為什麼在文王被紂王囚禁,周國看起來根本沒辦法推翻殷商統治的時候,南宮适會如此盡心盡力的想辦法拯救文王,和他一起造反。
因為他們是同族啊!
如此完整的推理一展開,原本對那個銘文到底是不是“適”字,還有些不確定和躊躇的陳翰,立馬放下了心中的忐忑。
至少順著推理下來,如果這個銘文真的指的是“南宮适”,那目前的解釋全部都是合理的,也是經得起推敲的!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既然曾國是公孫適的封國,並且被封在了隨州這裡。
《天阿降臨》
那關於曾隨是否是同一國,也將會增加一個重量級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