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都市言情 > 滿級考古大師 > 第六十九章 名不副實的文景之治

第六十九章 名不副實的文景之治 (第2/2頁)

看起來鳳凰山的這片貴族漢墓群,安葬的主要是以小貴族為主,最高的爵位也就在五大夫了。

繼續往下看。

連續看了多枚竹簡後,陳翰就大致確定了,這位墓主人應該是一位西漢時期江陵西鄉的一位官員。

而且應該是一位主要負責收稅的“鄉佐”。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鄉稅務官。

因為其中有很多竹簡,都是紀錄一些和田畝以及貸種有關的內容。

比如其中一簡這樣寫道:“鄭裡25戶,能田者69人,人口共110人,田地總面積617畝,每戶貸種量均為每畝1鬥。”

裡,是秦漢時期最基礎的一個行政單位,相當於現在的村。

鄭裡,也就是一個叫做鄭的村子。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資料裡記載的能田者69人,並不是鄭裡的所有種田的人,只是向官府借貸種子的貧民。

同樣,還有一個竹簡上紀錄了鄭裡需要納賦稅的人數是72人。

這72人,也並非是鄭裡的所有人,也沒有計算擁有免役特權的人。

這樣看,這兩個數字如此相近,倒是應該是合理的。

但是,從這兩組數字之中,可以看得出來,鄭裡編戶齊民的大部分百姓,都還是貧民,而且貧窮到連種地的種子都需要向政府借貸才行。

而且以田畝數量和人口來計算,就算以每畝高產3石糧食來算,每戶人家平均年產糧食也就74石。

而按照每口人每日5升糧才能果腹的最低標準來算,每戶人家的糧食需求則有79.2石。

顯然,鄭裡的百姓,就算田畝高產,也不足以讓一家人吃飽!

這還沒算上每戶百姓要繳納的賦稅!

十號墓出土的這批竹簡,幾乎細緻的記載了西漢景帝時期需要繳納的算賦、口錢,以及每年的徵收次數。

例如其中一枚木牘就記載了,市陽裡的算錢在二、三兩月都收了三次,四月收了四次,五月收了三次,六月收了一次,一共十四次!

不過每個月徵收時的算賦都是同樣的數量。

比如市陽裡二月徵收了三次,每次都是112算,四月徵收的四次都是109算。

這說明算賦的徵收應該是每個月定一個數字,然後每月徵收一次,沒徵收齊的話就再下鄉去收。

一戶人家一月只交一次就行,並非是多次徵收。

但是即便如此,二、三、四、五、六月都需要徵收一次,半年就交了五次稅,這稅也太繁重了。

就算景帝三年到四年是爆發“七國之亂”的時候,算得上是戰亂之際,很可能政府臨時加徵了賦稅,但是也不該如此重稅的!

江陵再西漢時期是比較富庶的地區,而且鳳凰山漢墓群出土的文物,也印證了當時這個地方物產豐富,社會經濟相當發達。

然而,在西漢前期已經算是高發達的江陵地區,根據這批竹簡的記載,當地貧民的比重也幾乎超過了85%!

而且,每一戶貧民負擔的算賦也非常的重!

光是種田的產出,全用來吃都沒辦法吃飽肚子,還需要交這麼重的稅。

再加上西漢時期貧民每年都要承擔各項徭役,還有田租、芻稿等負擔,以及一些不被記錄的雜稅。

也難怪,榮華在看過這批竹簡後,會認為這批竹簡記載的內容,會動搖到目前被史學界廣為認可和接受的,華夏第一個大治之世“文景之治”!

至少,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文景之治並不是那麼名副其實啊。

最新小說: 知青腰軟撩人,三天被糙漢寵成寶 嫁給前夫死對頭:我懷了,他瘋了! 這個明星不正經 閃婚後高冷江律在她懷裡哭唧唧 給世界一點亡靈具裝鐵騎的震撼 超能進化,我的女神軍團! 無盡世界協奏曲 重生假少爺,從打獵帶妻女發家開始 我在撣邦那些年 讓你養老婆,沒讓你養BOSS 酒廠魅魔,線上○○ 強扭的霸總太苦澀,重生她不愛了 對你不止是喜歡 出軌還裝好老公?全網直播你翻車! 契約女友太美,大佬一個個淪陷了 新生,我要造福一方 神算小村醫 2001傳媒教父 還能不能讓我畢業了 年少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