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了一番荊州文保中心的簡牘修復工作後,陳翰的內心是非常激盪的。
百聞不如一見!
雖然以前他就知道,荊州文保中心這邊的簡牘修復水平世界第一,十分厲害。
但是親眼看過之後,才是真正的感受到了這簡牘修復技術的魅力。
陳翰親眼看著一根軟的和麵條一樣,而且通體發黑,幾乎和淤泥沒什麼區別的簡牘,被複原成了剛寫好的樣子。
這簡直太神奇了。
也就是他是孔建文的學生,才有這個待遇。
不然需要耗費大半年時間才能完成的整個修復流程,不會讓他看的這麼清楚的。
“怎麼樣,小陳。”
榮華笑眯眯的帶著陳翰走出了洗簡室,自豪的說道:“見識到文物修復的魅力了吧。”
陳翰猛點頭:“見識到了,化腐朽為神奇!”
“走吧,該看的也看了,老李應該也和陳樹仁交接完了,我帶你們去看看湖北所在鳳凰山十號墓發現的竹簡。”
“這可是一批了不得的漢簡啊。”
榮華帶著陳翰,很快就找到了正圍著那臺【高光譜影象分析系統】轉悠的李教授。
“老李,走!”
“去我辦公室,我給你們看看這臺機器的成果!”
李教授立馬饒有興致的跟上。
榮華帶著他倆很快就回了自己的辦公室。
他的辦公室很簡約,除了一堆書籍之外,就只有一個辦公桌和一臺電腦,沒有任何擺件或者書畫之類的東西。
很符合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形象。
“來來來,你們看看這批竹簡的內容。”
招呼著陳翰和李教授來到電腦前,榮華熟練的開啟了一個專門用於存檔的資料夾。
資料夾中,有一個編號為“鳳凰山10號墓”的檔案。
點開後,一堆經過技術處理的竹簡拓印照就出現在了他們眼前。
準確的說,這都不是竹簡拓印照,而是那臺【高光譜影象分析系統】掃描合成出來的照片。
170多枚竹簡和6枚木牘,聽起來好像很多,但是實際讀起來字數並不多,但是資訊量一點都不少。
這也是華夏古文的一大優點,幾個字就能飽含很多資訊量。
“四年後九月辛亥平裡五大夫張偃告知地下?”陳翰輕聲念出了第一枚木牘背面的篆書文字。
“對,根據湖北所的確認,10號墓的絕對年代應該是西漢景帝四年。”
“墓主人是一位五大夫。”
“也是五大夫啊?”李教授皺了皺眉。
168號墓的墓主人也是一位五大夫。
而且根據這段時間的勘探結果來看,168號墓已經是社科院考古所負責的區域裡,墓葬規格最大的一座了。
這座10號墓大家也有所耳聞,是湖北所負責的區域裡墓葬規模最大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