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吃火鍋時涮牛肚一般輕巧的甩了幾下後,再被從藥水中拿出來的竹簡,就已經變成了鮮亮的米黃色。
而竹簡上的字跡,也變得清晰無比,就好似剛剛才被寫出來的一般。
“這樣,一根飽水簡牘就被修復完成了。”
“如果簡牘上的個別字跡有點太淺或者缺失,可以再簡單的為其補一補墨。”
“然後,這些竹簡再經過一個月的自然風乾,穩定住結構後,就可以裝進有機玻璃板內封裝儲存了。”
榮華將這根經過了最後“洗簡”流程的竹簡,遞給了陳翰。
這是一根漢簡,陳翰在不大的簡面上,清楚的看到了一行小篆。
“十四年,大勝韓魏,殺公孫喜伊闕。”
“這是,記載了伊闕之戰的竹簡?”陳翰有些錯愕的看向了榮華。
榮華點點頭:“這是今年年初荊州博物館在胡家草場目的發掘的M12號墓裡,出土的一批簡牘之一。”
“M12號墓一共出土了4636枚竹簡,6枚木牘,儲存情況總體良好。”
“我們修復到現在,差不多已經修復大半了,可以確定這批簡牘大致分為歲紀、律令、歷日、醫雜方、薄籍、遣冊等幾類。”
“現在洗簡室內的這批,就是歲紀簡,大概160多枚,一共兩組。”
“你手上這根,是記載了秦昭襄王元年至秦始皇時期的大事的第一組,是紀年體,每年一欄。”
“第二組是記載了秦二世至漢文帝時期的大事,同樣是紀年體,每年一簡。”
“荊州博物館的考古隊已經確定了,這個M12號墓下葬年代不早於漢文帝后元元年。”
“這是一批比史記更早的歷史文獻!”
“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可以正史、補史,而且涉及到了戰國時韓魏二國和秦國的歷史,頗為珍貴。”
“這些簡牘凝結了祖先的智慧和民族的歷史,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源。”
榮華十分鄭重的收好了這枚竹簡,臉色肅然。
“幾千年來,我們的華夏文化之所以從來沒有斷絕過,就算因為有這麼一套獨有的傳承與延續方式啊!”
“如果沒有這批簡牘的修復,那華夏曆史迷霧就有可能永遠被籠蓋了一角。”
“魏韓秦三國的的鮮活史料,也將永遠成為歷史謎團。”
“但是我們將這些竹簡修復成功了!”
“盡力留住華夏輝煌的歷史、華夏文化的傳承脈絡,將文化自信留在每一個華夏人的心中。”
“這就是我們文物修復工作者存在的意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