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玉林忍了忍,才沒將上面的糊名撕開,又道:“雖說文采略差一些,字也只能算是中上,但是提出的辦法老辣幹練,可行性極高,簡直像是一位老農。
不像有些學子寫的那樣,都是一些浮在空中的謬言,既無知又可笑。”
“玉林兄覺得如何?”
周友亮彎了彎嘴角,又問齊玉林。
“我覺得如何?我覺得……這一份試卷只論實用性倒是可以錄為案首,可惜了,可惜了。”
齊玉林目光閃了閃,看著面前的試卷,一邊搖頭一邊嘆息道。
“玉林兄知道我問的不是這個……我是想問玉林兄,如果我真的按照他說的這些去做,玉林兄覺得可行不可行?”
周友亮哪裡不知道齊玉林故意逗他,好脾氣的笑笑,又問他。
和縣試相同,府試的試卷也是各自出題的,因著轄內連年田賦賒欠的緣故,所以他特地在今年府試的試卷中,加了一道如何徹底改變收田賦難的試題。
他剛才給齊玉林看的正是寶玉關於這一問題的解答。
對於這道題目,寶玉的回答並不像正場時那般犀利,沒再說什麼“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刑無等級”的話。
不過依然保留了言簡意賅,可行性高的優點,對於他提出的問題也給出了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比如說將賦稅收取“透明化”“公開化”,比如說提高田地畝產,增加百姓收入。
能想到這幾點的學子也不是沒有,但是就算是想到了,他們提出的解決辦法也大多是“憑空想象”“異想天開”,幼稚的讓人發笑。
甚至有學子提出“賦稅不入,則重其罰,使民荷枷而遊於市”“賦斂不入,則使買田而賣之”等等的傻話。
反觀寶玉,他提出的辦法都很符合實際,而且標本兼治。
提高田地畝產,他就提出了“秸稈還田增土肥力”,“輪耕減蟲害”“勸農功,作器用”。賦稅“透明化”“公開化”,他就提出了“立榜村首,榜示賦目”“設舉者於官門,則有賞”等等具體實施辦法,話不多,但是句句都在點子上。
兩廂一對比,高下立現!
“倒是可行,不過友亮,這後面……你覺得如何?”
齊玉林指著試卷上最後一行文字:若此,則必觸人之利,如欺上媚下者,如狗仗人勢者……推而下之,為萬世幸也。
蹙了蹙眉頭,又問周友亮。
“我自然是想過的。”
周友亮莞爾一笑,點了點頭。
“那……”
“玉林兄,他一個十一歲小兒都知道此舉“必觸人之利”,我又如何不知?
但是玉林兄也知,老師排除眾議推舉我做了這直隸府的知府,難道是想讓我做什麼“太平知府”的?
如今朝堂被……惑亂,我幫不上老師的忙,但是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