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朝廷越是勢強,則藩王越是勢弱。
若中樞朝廷越是勢弱,則藩王越是勢強。
此乃鐵律也。
在許奕的記憶中,前世歷朝歷代除此例兵不血刃削藩外。
餘者削藩之舉,皆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
如前世西漢時期的景帝削藩,便引發了七國之亂。
漢景帝三年,晁錯為了加強西漢中樞集權的通知。
上奏漢景帝行削藩之舉。
因此激起了以吳王劉鼻的強烈反對。
此後吳王劉鼻串通膠西王、楚王、趙王、濟南王、淄川王、膠東王等六王,打出‘請誅殺晁錯,已清君側,的旗號舉兵叛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整合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援離線朗讀的
湘王、代王四藩王。
其中周王被其貶為庶人,遷徒蒙化。
齊王被其軟禁於京城之內。
代王被其軟禁於封地之內。
湘王被其逼迫至闔宮焚死。
之後逼迫的燕王朱棣先是裝病,後是裝瘋最終逼迫的燕王朱棣為國‘靖難。,
而建文帝最終也為其削藩之舉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丟了皇位不說自己也落得個‘失蹤,下場。
隨後還有那清朝三藩之亂,亦是因削藩而致。
清初竊國之時封大明三降將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為三藩,屏衛西南、華南以及東南地區。
至康麻子朝時,三藩漸漸勢大,隱隱有割據之意。
康麻子決意削藩,三藩由此而反,以吳三桂為首打出‘復明,旗號。
最終歷時數年方定。
縱觀其前世歷朝歷代,凡行削藩之舉者。
除漢武帝因中樞朝廷強大,進而使得推恩令順利執行最終兵不血刃削藩外。
餘者削藩之舉,無論最後成功與否。
其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在許奕看來,正德帝此次借漠北失利一事,暗行削藩之舉,其最終下場並不會樂觀。
尤其是在中樞朝廷本就積弱的情況下!
思及至此。
許奕緩緩坐直了身軀,微微側首看向了平城所在的方位。
凝視片刻後。
許奕嘴角忽然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難明的笑容。
口中低聲喃喃道:「你會怎麼做?」
話音落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