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了驚人的495萬人。
不過這個時期的大學生,都是天之驕子,是千萬考生中遴選出來的英才,也是國家未來建設中的棟樑。
進入二十一世紀,改開的後勁開始爆發。
民營經濟的活力,令人瞠目結舌,優質的崗位、行業機會層出不窮,完全能夠消化幾百萬的畢業生。
這個階段。
別說幾百萬的應屆生數量了,就連整個經濟市場,都像是一張填不飽的大口。
只要做生意,什麼東西都好賣,什麼東西都能賣光。
外貿、內需,持續的高增長。
下海經商、縱橫職場,闖出一番事業,成為當下許多年輕人的人生規劃。
而對考公、進體制,這些鐵飯碗的工作,則是興致缺缺。
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在這個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的環境下,只有沒能力的人,才會選擇職業生涯一眼就望到頭的“體制”。
但凡有點能力的人,都應該出去闖一闖,而不是拿一輩子的死工資。
不得不說,在這個年代,這種說法還是很有市場的。
許多人深以為然。
就連那些已經進入“圍城”的人,也有不少,在父母妻兒的埋怨下,咬牙辭職,投身商海之中,試圖撈到第一桶金,成為這個時代的弄潮兒。
改開這些年,人們的職業偏好,也在潮起潮落地改變著,很難說這些年輕人的選擇對不對。
不過,也不是誰的性格都適合經商的。
除開教育、醫療等社會福利有兜底保障的職業。
論起社會地位,科研工作者,應該是當下最具價效比的職業了。
然而,國內的研究機構,大多人際關係複雜,且待遇偏低,導致大學生們,投身科研的熱情不高,就算有人,想要在某個領域深造,也多半會選擇出國。
無窮大公司成立以來,大幅度拉高了科研人員的待遇,直接對標歐美。
學術委員會的存在,更是讓那些“學閥”、“學霸”沒有了滋生的土壤。
公司的六大實驗室,早已是華夏最大的民間研究機構,各種正在進行中的科研專案,達到了驚人的一千兩百多個。
上到航天,下到農業,行業覆蓋之廣,難以述說。
光是“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就已經達到了一百二十六人。
至於其他大大小小的專利、技術成果,更是不勝列舉。
公司高層考慮到未來的發展,從這一年開始,停止了對應屆生的招聘,並同時給予了六大實驗室,向社會自主招收人才的許可權。
不過,最終的人員名單,仍然要經過學術委員會的稽核,還有一系列的背景調查,才能成為正式研究員。
總體來說,都是比較嚴格的。
已經不下於“政審”。
但儘管這樣,還是止不住有些人,想要鑽這個空子。
這一天,一名身穿灰色西裝的中年人,步履匆匆走在無窮大公司園區的道路上,而他的身後,則緊緊跟著一名戴黑框眼鏡,身材有些發福,白白胖胖,看起來有些像領導幹部的人,手裡拿著幾份檔案,邊走邊說道:
“祁部長,我們學校的這個學生,是真的有心報效國家,想為我國的科研事業貢獻一份力量,你們怎麼能不收啊”
他的語氣非常誠懇,不知情的人聽了,恐怕真的要為之動容。
這時,被稱為祁部長的中年人,也終於停了腳步,深吸一口氣,儘量用心平氣和的語氣說道:
“錢主任,我說了,這個學生的資料我已經看過了,不太符合我們公司的用人標準,實驗室那邊,就更不可能了,要不,你讓他到隔壁公司試試?”